《素問》—— 第三十六篇 刺瘧論


...

...

...

...

...

...

...


【原文】

足太陽之瘧1,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喝喝然,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

足太陰之瘧2,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己乃衰。即取之。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病難已。

足厥陰之疾,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肺瘧者3,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而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

腎瘧者,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詢詢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瘧方身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傍伍膚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瘧脈小實,急灸胫少陰,刺指井。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往俞、背俞各一,适行于血也。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經出血,又刺項已下俠脊者必已。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先項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脂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肘髓病,以镵針針絕骨出血,立已。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


【注釋】

1、足太陽之瘧:足者,陰也,寒者,陰也。故足之瘧,必顯于寒。足三陽之瘧,博于外,寒于外。

2、足太陰之瘧:足三陰之瘧,深也,重也,陰也。三陰之瘧,博于内,寒于内。

3、肺瘧者:五髒者,内也,神之所駐也,陰也。故瘧在五髒,則五髒寒,神困而病。故肺瘧善驚,心瘧心煩,肝瘧太息,脾瘧腹中痛,腎瘧灑灑然,腰脊痛宛轉,目詢詢然,胃瘧,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


止一箴言

1、足之瘧,顯于寒,手之瘧,顯于熱。足者,下也,陰也。手者,上也,陽也。身處于中,故常寒熱往來之地也,寒則瘧博于内,熱則瘧博于外也。博于内,則固其本,陽動而助陰克之,博于外,則以陰輔陽以驅之,汗出而已。

2、瘧傷于五髒者,深重也,寒也,陰傷也,五髒困也,困而不靈則危也。故五髒之瘧,固本培元,陽動助陰以拒之,于其博于外時,則陰輔陽動以驅之,汗出而已。故陰傷則以陽解,陽傷則以陰養,陰陽和合,水火交融,卻病養生之要也。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讀:《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