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生活》:珍惜身邊人和事,體驗内心的甯靜與滿足
曾路過一家鄉村屋子改造的茶館,茶館内裝修簡約、樸實,還擺置着舊時物件,牆壁依舊有歲月留下的痕迹。
客人們坐在古香古色茶桌旁飲茶、聊天,透露出一種怡人自得的氛圍,悠閑自在。
在繁雜的鬧市中生活,看慣了琳琅滿目的物品,人的内心卻更多的渴望一種平靜,以前,我不知道人們内心追求的是一種什麼生活。
最近,看了一本書——《侘寂生活》,才明白原來人們内心深處想要的生活就是侘寂生活,一種簡單、不刻意追求完美、從容自然的生活方式。
《侘寂生活》這本書的作者是Kinfolk雜志創始人朱莉·波因特·亞當斯,她還是ins知名創意顧問。
曾經她在加利福尼亞的家遭遇了一場大火,幾乎毀掉了她全部的物品。在那以後,她明白了物品轉瞬即逝,更重要的是享受擁有的那一刻,包括人和物。
于是,她走訪了日本、丹麥、美國加利福尼亞、法國和意大利,用相機和文字記錄了當地朋友的侘寂生活,并彙集成書。
書中彙集了各地房屋的裝飾、美食、餐桌布置、人們的待客之道、心态,閱讀此書,仿佛自己也深處侘寂生活,内心極其平靜。
作者就像一名導遊,用文字和真實的照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個侘寂家庭,感受生命的美好,以及人與人之間彼此帶來的溫馨和療愈。
01 打造質樸簡約的空間,拉近彼此的距離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曾說:“簡單是一種終極的複雜。”
這句話道出了侘寂美學的精髓。我們在追求簡單生活的過程中,需要學會摒棄繁雜的事物,隻留下最本質的元素。
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僅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甯靜,還能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
通過減少物質的堆積和繁雜的裝飾,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甯靜、舒适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我們能夠更好地關注生活的本質,體驗内心的平和與滿足。
通過用心裝飾空間,我們可以營造出一個溫馨、和諧的氛圍,從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比如,選擇具有質感裝飾,而非追求奢華和浮誇。簡潔的布置和溫暖的燈光,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讓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的空間。
又比如,在家裡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不僅可以淨化空氣,還能為空間增添生機。
學會減法生活,能讓我們去除生活中的負擔,讓我們更加聚焦于内心的成長和強大。
在質樸而簡約的空間,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彼此的溫馨。空間彌漫着的歲月痕迹,會給我們的心靈點上一盞平靜的燈。
02 營造輕松自如的氛圍,讓彼此卸下心理負擔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心靈的互動,隻有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才能真正實現心靈的溝通。”
通過營造輕松的氛圍,我們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建立更加穩固的人際關系。
書中教給了我們幾種侘寂待客之道。
一是營造親密感。比如,圍在小小的早餐桌旁,或在陽台上席地而坐,邀請客人參與。近距離的接觸,會讓人與人之間的心貼得更近。
二是營造歸屬感。比如,告知好友事先準備一件現場的或自己制作的物件,花點心思讓每位客人貢獻獨特技藝,或邀請客人參與烹饪。客人參與其中,會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三是營造随意感。用一種純粹而簡單的人生觀看待一切,比如,少抹化妝品或者徹底素顔,穿一件簡約而不失精緻的衣服,與朋友在泥濘的花園裡聚聚。
四是營造自在感。無論發生什麼事,,你從容不迫的态度,會讓客人感到更加自在。正如書中所說的:“在你想哭的時候大笑,很快其他人也會跟着笑的。”
侘寂待客之道,在于提供真正的慰籍和深刻的聯系,彼此感到愉快自然。
03 準備原汁原味的美食,讓彼此享受當下
美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它能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甯靜。
準備原汁原味的美食,不僅能滿足我們的味蕾,還能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甯靜,放松身心。
法國美食家布裡亞-薩瓦蘭說:“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能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書中分享了幾種侘寂待客之美食,體現主人的用心,與對客人的滋養。
比如,一家四口在迎接客人前,精心制作飯團。食材雖簡單,但一家人的參與,且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愛與關懷,相信客人在吃飯團時,也能感受到這份愛。
又比如,準備開放式三明治,包括面包、各種各樣的配料,讓客人們挑選自己的口味。
主人隻需關注擺放三明治配料的創意,如何創造專屬的“侘寂”美學食物,則交給客人,相信每個客人都能樂在其中。
又比如,選用有瑕疵的新鮮蔬菜,雖有瑕疵,但卻是沒有受到化學試劑污染或基因改良,鄉村風味的煮法,更是讓人感受到一種樸實的質感與口感。
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一杯熱茶,都能讓人的内心感到無限的溫暖。
準備原汁原味的美食,就像在編織一段美好的回憶,讓彼此在每一次的品嘗中都能感受到愛與關懷。”
寫到最後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們常常追求物質的滿足和外在的完美,卻忽略了内心的甯靜與滿足。
《侘寂生活》這本書讓我們學會了欣賞生活中的簡單之美,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真正的幸福并非來自于外在的物質追求,而是内心的甯靜與滿足。
生活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學會放慢腳步,品味生活,用心與朋友相處,感受生活的美好。
- 上一篇 《素問》—— 第二十篇 三部九侯論
- 下一篇 行走魯西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