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026《蝶變:數字商業進化之道》:印度人真的能不用微信,不刷抖音嗎?字商業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1 引言

近期,中印邊境發生摩擦,印度民間在在野黨的推動下,呼籲抵制中國産品。近日,《印度快報》等印度媒體爆出:印度信息技術部宣布已禁用59種中國應用,包括抖音國際版TikTok、騰訊的微信和QQ系列App、小米的社群和米聊、百度的地圖和翻譯,快手和美圖等,幾乎涵蓋了各類應用場景和用戶群體。

...

中國網友并不是一味地表示憤怒和擔憂,相反我們冷靜地“微笑”以對,看着他們接下來的舉措。印度政府可以用政策禁止某類應用,但是他們的人民需要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強制性的禁令隻會獲得相反的結果。

因為字節跳動的抖音,騰訊的微信,小米的社群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标簽的APP,它們更是國際範圍内的通用工具,TikTok被禁止,很多印度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們是不會答應的;斷開與中國高速發展的數字商業的聯系?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選擇與中國強大的跨國公司合作,印度執政黨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中國的數字商業先鋒企業,諸如阿裡巴巴,騰訊,百度,小米以及華為,他們已經曆經多次蝶變,成長為任何國家都不能小觑的國際企業,并不是哪個國家一紙政策就能禁止,就能消滅的。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楊學成教授的新書《蝶變:數字商業進化之道》,搞清楚這些數字商業先鋒們的進化之道的同時,也給自己一份安心,畢竟我們能看得到的微信和抖音,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不是政策能夠扼殺的。

2 作者


...

楊學成,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員,多家知名科技公司智庫專家,世界互聯網大會受邀嘉賓,“互聯網+”戰略的早期理論倡導者。

他長期關注數字技術對于商業影響以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跟蹤研究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領域的創新創業實踐,為企業和地方政府提供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決策咨詢服務。

3 導讀

關注商業的你可能早已知道,2012年柯達因嚴重虧損而破産,這家持續了100多年的輝煌的公司就這麼轟然倒地,諷刺的是,打倒它的竟然是自己最先發明的數碼相機。而就在同一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數字商業的進化方向從來都是緊迫課題,正可謂:“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在這個特殊而漫長假期裡,北京郵電大學的楊學成教授一面為疫情前線籌款捐贈,一面不忘讀書思考,用了14天時間寫完了《蝶變:數字商業進化之道》,來探究在未來數字商業中的生存之道,隻要滿足這些進化規律,必将在未來市場是乘風破浪。

3.1 是什麼在推動數字商業進化?

答案是:數字技術的進步。

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明,特别是在個人電腦普及以後,人們僅僅在近兩年裡所産生的數據量,就相當于人類有史以來數據總量的90%。數字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帶來數字經濟的浪潮湧動,總體來說,我們經曆了數字經濟的3個浪潮,它們的主題分别:數聯網,智聯網和信聯網。

(1)  數聯網

數聯網,就是數據聯網的意思。它從1989年萬維網誕生至今,經曆了4個階段,分别是隻讀互聯網的1.0階段,讀寫互聯網的2.0階段,移動互聯網的3.0階段和萬物互聯的4.0階段。

...

1989年至2001年,是隻讀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上信息可以讀,但是不能随便寫。這個時代先後誕生了提供了網絡導航服務的雅虎和後來取代雅虎的谷歌。諷刺的是,剛開始谷歌其實想把自己核心算法賣給雅虎的,結果雅虎對谷歌愛答不理,等到恍然大悟時,雅虎已經高攀不起了——谷歌的收購價已經從原來的100萬美元,暴漲到了100億美元,上漲了一萬倍。

2002年底,互聯網金融泡沫破裂,互聯網迎來了數據的“讀寫時代”。以維基百科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商業模式,毫無征兆地就取代了地位僅次于聖經地《大英百科全書》。人們不僅能看到電影《無極》,更可以創作《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智能手機地迅速普及,将互聯網推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時,幾乎所有人都成了“永遠在線”的“三維數據”節點,我們用手機社交,交易,記錄和分享生活。互聯網上有我們的“數字雙胞胎”。所以有人說,現在的手機成了我們的“電子器官”。


...

5G技術會加速物互聯的進程,人們很快就要迎來“萬物互聯”的時代。物品的信息可以上傳至雲端,在不同物品之間共享。物聯網正在以極低的成本訓練各種物體的“數字孿生體”,真的實現“萬物有靈”。

(2)智聯網

有了海量,甚至無限的數據之後,如何利用數據呢?于是人工智能技術登場了,它們幫助人類開發數據資源,猶如從石油中提煉出汽油一樣。

人工智能的第一個等級是運算智能。1997年,IBM國際象棋計算機“深藍”憑借其“暴力計算”擊敗了頂尖高手加裡·卡斯帕羅夫,人工智能運算智能展露手腳。随着量子計算機出現,運算能力再次暴漲,連天氣預報這種運算的龐然大物,也成了輕而易舉。

第二個等級是感知智能。這時,蘋果iPhone手機的Siri開始可以聽得懂人話。緊接着各類智能音箱,比如亞馬遜有Echo,小米有它的“小愛同學”相繼出現,人們隻要動動嘴,就能通過智能音箱指揮其他智能家電幹活了。智能識别甚至可以吟詩作畫,參加辯論和答題,它們還能識别圖片和分析影像資料,當然還可以進行人像識别,刷臉支付,我們生活在透明的數據“天眼”之下。


...

第三個等級是認知智能。谷歌的阿爾法狗,憑借它出色的學習算法和雲計算算力,戰勝了圍棋九段李世石,從此在棋弈類的遊戲裡翻盤無望。IBM的認知智能系統沃森隻要1秒鐘就能讀完100萬本書,并且能用這些人類知識迅速做出判斷和決策,它甚至能夠在3分鐘内完成人工基因測序分析和癌症診斷,比人工效率高出30倍。

(3)信聯網

信聯網,信用的互聯網。

2008年11月,一個叫中本聰的人發布了“比特币”的算法和軟件,開啟了“比特币”金融系統,風靡全球。

...

“比特币”的底層技術就是區塊鍊。什麼是區塊鍊呢?區塊鍊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它天然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可信等特點。什麼是區塊鍊,我們做一個類比:

全村100個村民建了一個虛拟記賬系統,用來記錄全村人的交易信息。這個系統每10分鐘記一次賬,蓋上加密戳保存起來,就是形成了一頁賬單,這是系統就向全村發布一條燈謎,張三先猜對謎底,這頁賬單的記賬權就歸張三。張三記完了賬,需要把這頁賬單按順序放進系統的指定位置,并向全村廣播,全村人都會記錄下這次記賬的全部信息,這次記賬就算完成了。下一個是李四猜對謎底,那麼就由他來記賬,就這樣一個一個地記下去,系統中的多個賬單就連成了一條賬單鍊。這裡的記賬系統我們可以把它稱作“區塊鍊系統”,每一次的賬單就是“區塊”,賬單與賬單按順序存放,就形成了區塊與區塊相連,形成了區塊鍊。為了鼓勵記賬,系統就給取得記賬權的人一些“糖”作為獎勵,這裡的“糖”就是“比特币”之類的“數字貨币”。

因為每出一個賬單,所有人都記了賬,作假是不可能的,天然具有公信力;由于所有的人都保存賬單鍊條,所以鍊條上某個人的數據丢失,并不會影響整個鍊條的信息,所以是安全的;如果有人想改賬單,他必須在10分鐘内說服村裡至少51個人同意他改,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鍊上的信息是不可篡改的。

有了這樣有公信力,安全,不可篡改的網絡,交易信用問題将最終解決。

數字技術的進步深刻地改變了數字商業的生存環境,數聯網完成了“數據平權”,智聯網實現了“決策力的平權”,而信聯網則賦予了社會“信用平權”,這些新環境将推動數字商業模式的不斷進化。

3.2  數字商業應該如何進化?

答案是:升維,變道,刷新,深潛。

(1)升維

大家都知道,螞蟻能看到的世界幾乎是個平面,我們近似把它稱為二維生物,而大象能夠看到三維的世界,它就比螞蟻高一維。螞蟻哼着歌走在路上,還不知道大象的存在,就被踩得一命嗚呼。如果螞蟻能長高一維,就可以看見大象,進而躲避危險,保住小命。

騰訊的微信就是這麼做到的。當初微信相比電信,移動,聯通來說,就是一隻螞蟻。但是它一路升維進化而來,直至把這些大象們從運營商變成了“運營傷”,受傷的傷。微信是怎樣升維的呢?總共分為四步:“針樣切入,線性裂變,平台發展和生态演進”。


...

騰訊通過“免費對講機”功能精準戳中用戶痛點,避開運營商視野,争取到了一個生态位,這就是“點樣切入”;

緊接着,微信上馬了朋友圈和公衆号,朋友圈面向社交,公衆号面向商家,一下子圈養了人們的社交圈和消費圈,完成“線性裂變”;

兩條線自然就構成了一個面,微信悄無聲息成了一個平台,這時微信重磅加推微信支付,補上平台一根關鍵支柱,從此,騰訊開始為旗下全業務賦能,騰訊遊戲,騰訊視頻都是動則上億的用戶數量,這就是“平台發展”;

接下來,騰訊微信用堪稱神奇的策略,完成了由“平台”向“生态”的進化,作者概括為“用減法做了加法,然後最後實現了乘法的效果”,具體就是将QQ網購等非主業賣給京東,轉為持有京東約15%的股份,直接擁有垂直電商平台,入股“大衆點評”并促成“大衆點評”和“美團”合并,一舉打造了騰訊系生活服務平台,形成了社交,娛樂,電商,生活服務多平台的騰訊大生态。


...

騰訊仍不滿于現狀,他們還将利用小程序,打通安卓與蘋果IOS系統的界限,快捷接入物聯網,将除手機以外的智能設備也打造成能快速通過小程序接入雲端,召喚數據的功能,在泛物聯世界裡,我們即将迎來以微信小程序為紐帶的再一次升維。

升維,就是商業模式的縱向進階,通過駕馭更高維度的生态體系,獲得更強的生存優勢。

(2)變道

“變道”不涉及商業模式的進階,而是同一商業模式在不同場景下的釋放。“滴滴打車”是“變道”進化模式的典型。

從2012年,幾乎同時注冊的“滴滴”和“快的”,在各自金主爸爸騰訊和阿裡的加持下,開展了持續半年之久的補貼大戰,一共燒掉了30多億元人民币。令大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戰兩年多後,這一對冤家竟然選擇了在2015年情人節當天宣布合并,真是讓人跌破眼鏡。合并之後的滴滴直接挑戰出行市場的鼻祖——優步(Uber),不到一年,滴滴就将損失慘重的優步中國收入囊中,從此一家獨大。


...

2014年,滴滴推出“滴滴專車”服務,從以市内交通為主的打的業務,變道商務出行賽道,一舉擊垮這個賽道上的“易到用車”;緊接着,又推出“滴滴代駕”服務。據作者預測,滴滴既然可以連接車主和代駕,那麼何不把這個服務升級成“滴滴打人”,可以把司機換成保姆,換成保潔阿姨,也可以換成美甲師;也可以用“滴滴打飯”去搶“美團”,“餓了麼”的生意,甚至可以推出“滴滴打貨”去搶占“貨拉拉”的賽道。這些就是“滴滴”的所謂的“變道”式進化。

變道是商業模式的橫向擴展,不改變商業模式的結構,但擴展了商業模式的應用場景。

(3)刷新

“刷新”就是大家天天刷微博,抖音的那個動作,它的作用是重新出發去尋找目标。作者書中的“刷新”另有内涵:賦予現有産品或業務全新的商業含義。聽起來不太好懂,我們舉一個小米的例子,看看什麼叫做“刷新”。


...

2010年,雷軍和小夥伴們在北京銀谷大廈同飲一碗小米粥,闖進了中國手機市場。小米從開發“米柚”(MIMU)操作系統開始,借助手機發燒友們對HTC手機的刷機“遊戲”,很快“借屍還魂”,完成了操作系統的“刷新”叠代,還順便收獲了100萬粉絲。

然後小米依仗巨大的粉絲效應,以“發燒級硬件+極緻性價比”的口号開動了它的第一批手機生産。利用類似于中獎般的預訂銷售模式,刷新了制造商對手機市場資金周轉率的認知,頓時讓小米在智能手機領域裡光芒萬丈。

很快,大家發現小米是依靠擠壓上下遊來獲得競争優勢的。這時,以營銷渠道見長的VIVO和OPPO,和以技術見長的華為加入了智能手機賽道,他們直擊小米的要害,使得整個手機生态迅速以這些公司為中心聚攏,小米模式剛被捧上天,又被廣泛質疑。

...

經過一番卧薪嘗膽之後,小米開始新一輪的“刷新”,作者形象地說“小米正在煮成粥”。小米開始做空氣淨化器,手環,掃地機器人,移動電源,款款都是爆品。那麼我們問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原來小米擁有一個叫做“生态鍊閉環”的機制,用和手機相同的能力刷新了更多的傳統業态。

刷新是商業模式的水平複制。這種複制型改造不改變商業結構本身,但呈現不一樣的内容。

(4)深潛

作者用我國的“蛟龍号”載人潛水器做引子,回顧了華為通過30年的不懈努力,遠遠甩開國際同行,孤身下潛到無人區的曆程。我們以華為人工智能為例,來看華為的“深潛”之道。

...

華為一上來就選擇了人工智能領域中最深的“全棧智能”,比IBM更進一步,它要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做到全盤通吃。

2018年,華為開始對标英偉達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昇騰系列”,緊接着又研發了“鲲鵬處理器”,這兩項壯舉突破英偉達和英特爾的全球壟斷,“昇騰+鲲鵬”組合成了華為人工智能的引擎。随後,又建立自己的“達芬奇架構”,将英偉達的2D結構升級到了3D 結構,更高效;并且推出了自己的MindSpore計算框架。

完成了人工智能芯片,計算架構和計算框架之後,華為等于組裝好了飛機,接下來隻需要安裝座椅了。華為向客戶交付ModelArts一站式人工智能開發平台,到此,華為的飛機已經造好了,接下來它需要水,電,煤油,也就是“雲服務”。雲服務,講白了就是把計算,存儲,傳輸等資源服務化,變得像水電一樣按需使用,按量付費。

國内的雲服務本就起步晚,而華為又因為不想搶客戶——國内電信運營商的生意,遲遲沒有發展自己的雲服務。華為有人工智能和5G技術在手,獨獨缺了雲服務,等于是有了飛機沒有油加。被迫無奈下,華為不得不痛下決心,開發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原生雲數據庫,不為鋪業務,隻為自身技術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個擁有全棧雲的公司。另一個是阿裡巴巴。

...

做好了全棧智能,華為将為客戶打造便利的操作系統。客戶端,也就是在“雲下”,華為有”鴻蒙”系統,如今華又開發了“雲上”的“瑤光”系統,配合它的5G技術,華為可以從上到下為客戶提供計算和數據服務。華為就是這樣“技術上打到底,業務上拓到邊”的深海巨人,它将帶着令人眼花缭亂的智能裝備,乘着5G,AI和雲,這未來智能經濟的三架馬車一往無前,由鲲蝶變為鵬。

所以,所謂“深潛”,就是通過技術創新縱深制勝。這是最難地進化之道,也是所有商業模式終将需要面對的必經之道。

5、回顧

楊學成這本《蝶變——數字商業的進化之道》的精華内容可以概況如下:

數字技術掀起了三次數字經濟浪潮,第一個浪潮的主題是“數聯網”,在萬物均可數據化的技術面前,包括人在内的時世間萬物都有了“數字孿生體”;第二個浪潮的主題是“智聯網”,是加入了智能的新型數據網絡,它分為運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三個級别,而自動駕駛就是它的集中體現;第三個浪潮的主題是“信聯網”,是加入了區塊鍊技術的互聯網,主要讨論網絡如何為經濟主體賦予信用,它将從根本上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

在這樣的數字經濟環境中,騰訊,滴滴,小米和華為這四家先鋒玩家展現出了不同的進化模式,它們分别是“升維”,“變道”,“刷新”和“深潛”。騰訊的微信從“免費對講機”進化為現在的“多平台大生态”,滴滴通過“變道”在中國出行市場中一家獨大,并很有可能搶占家政,同城貨運等賽道;小米通過粉絲經濟“刷新”商業模式,異軍突起,成功複制手機的成功,打造了“生态鍊閉環”的巨大優勢;華為則“深潛”技術之海,實現了全棧式智能,成為新商業環境下中國數字商業的标杆,這是最難能可貴的,也是最終極的生存之道。

在數字商業的進化道路上,中國企業已經搏殺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蝶變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誰遏制的,在某些國家短暫的“休克式”政策之後,必然會迎來市場瘋狂的反彈,我們拭目以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