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人生謝幕前,請全力以赴

2020是見證各種曆史事件的一年。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美股連續四次熔斷;SpaceX實現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中國航天迎來了高燃時刻--最後一顆北鬥七星發射成功;今年高考的學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美國退出了世衛組織......

周圍朋友常常戲谑說:“2020每天都是見證曆史的時刻,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活着。”

我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想要好好地生活,然而天天卻隻是在生存”。

生存即活着,如果僅僅是活着,難道真的沒有意義嗎?難道真的如此不堪嗎?

我帶着疑惑去讀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以點帶面,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内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通過小人物徐福貴的一生,講述了活着的意義。

福貴的人生可謂高開低走,原本是地主家的闊少爺,但生性風流又嗜賭如命,敗光了家中的房産和所有田地,他爹也因此中風而亡。

之後他誤被國民黨抓去充軍,飽經一年多槍林彈雨的日子,這期間,母親因患病過世,大女兒鳳霞也因發燒成了聾啞人。

家中唯一的血脈小兒子有慶在他十二歲上小學時,給縣長的難産夫人獻血,因抽血過多而亡。

鳳霞嫁給歪頭女婿二喜後,産下男嬰苦根,自己卻因大出血死在了手術台上。鳳霞死後三個月,妻子家珍也因長期遭受軟骨病的折磨和内心的抑郁相繼去世。

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闆夾死。外孫苦根便随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窮苦,難得吃一次豆子,不料卻被撐死了。

福貴送走了他所有的親人,也經曆了多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無奈,隻剩自己獨活于世。

這種情況下,有人覺得他也應該“一走了之”,因為他對生活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盼的了,也無處可找到活着的希望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最後買了一頭老牛,與之相依為命,過着平淡而安詳的生活。

單看福貴經曆的苦難,這樣的人生可以用慘淡來形容,然而從他整個人生長度來看,他的一生雖然平凡甚至平庸,也充滿坎坷,卻也不乏充滿希望和感到幸福的時刻。

比如,在女兒鳳霞嫁給二喜時,二喜疼愛女兒,關心二老,那段日子雖然清苦,但大家心裡都是樂呵呵的。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心情是跌宕起伏的。甚至很多時候都替福貴捏一把汗,生怕他們在難得的溫情時刻,又遭遇生活的重創,然而不得不承認事實就是讀者所擔心的那樣。

但在看完整本書時,心情卻是平和的。正如一句歌詞所言:“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一個人逐漸有了各種經曆,每一段經曆都讓人看到不曾見識的那一面,那這個人也因此變得立體起來。

與之相反的是,看完王景春和詠梅主演的《地久天長》,心情是壓抑的(大團圓結局其實有點突兀)。

女主在經曆長子意外溺水身亡、二胎被迫流産(因大出血也終生喪失了生育能力)、養子離家出走、丈夫“外面有人”等,她身上的苦難和絕望,始終找不到突破口。

“時間仿佛停止了,就等慢慢老去”,這時一根稻草都可以壓垮她。

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遇到或大或小的苦難,小到考砸一次試、因說錯話而惹怒某個人,大到工作不如意、經曆生離死别等,當時我們是否深陷抑郁的泥潭或瀕臨崩潰的邊緣呢?

若我們放眼五年、十年、幾十年甚至一生的時間長度上,這些事或許仍會觸動我們的内心,但還會使我們崩潰嗎?

活着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就應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以外的東西(如愛情、金錢、榮譽、地位等)而活着。

其他東西本不屬于生命的本質,不曾真正地擁有過,又何談失去,更何況即使失去,也有機會再重新得到,而生命隻有一次,我們也隻實實在在地擁有這一次。

餘華寫這本書源于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曆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我們并非聖人,面對苦難做不到一笑而過還滿懷感激,但我們可以不斷尋找活着的希望,不斷讓自己的生活有所盼頭。

像福貴那樣,即使似乎失去了生活所有的希望,卻還能在一頭老牛身上找到生命的寄托。

若我們覺得生活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對生活也充滿了無力感,也無論我們正經曆着什麼不如意,我們都可以為自己找點“盼頭”---

比如買點綠植來觀察一個小生命的生長;買束鮮花給家裡增添點生機;與朋友相約一頓美味的晚餐;為自己策劃一段特别的旅行;學習一項新技能看看自己從0到1的變化……諸如此類的事,都可以讓生活有所期待,也永葆對世界的好奇。日積月累,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生活雖平凡但熱烈。

正如美國作家戴維·希爾所說:“生命僅有一次,我們隻有活得義無反顧,才能活得無可替代。希望我們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能純粹而熱烈地活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