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養老院的一封電報,說“母死,明日葬。”——《局外人》

...

《局外人》有些東西我看懂了,有些東西我看懂了但不理解,有些東西我可能沒看懂。

先說說我看懂的那部分吧,最後那個法庭明顯的表現出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應該是依靠法律的證據去審判一個人,到頭來卻是不斷的用過去的一些行為去加以佐證,到底審判的是法律和事實還是道德。

這也就是書的簡介裡面“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泣”,認定了他是蓄意殺人的魔鬼。

這隻是書的一部分。

書一共為分成兩部分,在我的閱讀過程及理解當中,這兩個部分就像是兩個邊界——局外人的邊界。

一部分向我們展示了主人公自己的一個精神世界,應該可以理解為還未被世界所發現的默爾索,那個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隻想回家睡覺的默爾索,那個第二天就與女性發生關系的默爾索,那個在太陽底下補上四槍的默爾索……

第一部分為我們詳細的表述了默爾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經曆葬禮,與女友,與朋友,與鄰居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了默爾索,然而這隻是認識,還不夠。

接下來就到第二部分,默爾索被扔進了群衆當中,去接受審判。有了第一部分的鋪墊,這一部分的内容将會更加深入到默爾索的内心。

這時候所謂的局外人才算正式的出現了。

我開始帶入默爾索的行為,去試試看我會産生什麼樣的想法,也許隻有這樣才能比較好的去理解它。

首先,有些東西我是理解的,對于默爾索關于母親葬禮沒有哭以及心不在焉的一種表現,先不說本身就已經很疲倦的默爾索,如果是我,在我最親的一位親人去世了的葬禮上,我會不會哭。

以前我可能覺得自己會哭,但現在,我竟也認為也許我不會哭。

但我真的不愛我的親人嗎?

不是的,我反而很愛,甚至在某些時刻想起的時候,我會不禁的流下眼淚,可就單論在葬禮上的時候,我卻也認為我不會流淚。

我沒有去深究為什麼,就和默爾索一樣,為什麼不會流淚,我不清楚,但一定要明白嗎?

其次,關于默爾索對欲望的描述,也就是第二天就與女性發生關系,以及默爾索對“愛情”“婚姻”的描述。

前者的關系,我無法去論證,即使是猜想,我也沒法判斷是否我也能夠在親人去世的第二天就能如此行為,但我好像明白默爾索能夠發生關系的原因。

還是離不開默爾索對“愛情”和“欲望”的描述,他對性行為的理解以及表現仿佛那就是日常的吃喝拉撒睡,再正常不過的一個環節,相當于你就可以理解成,母親是去世了,但我仍舊需要吃飯,睡覺,做愛。

他并不愛瑪麗,他隻是需要正常的去滿足和肚子餓了一樣的欲望,所以他可以。而這就與後面大家對這種關系的看法産生了很大的沖突。

然後就是在太陽下補上四槍的行為,這裡我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但我讀到這裡時候腦袋瓜裡面隻有兩個想法。

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之前聽過的一個說法,就是母親抱着剛出生熟睡的嬰兒在陽台上的時候,當母親俯身出陽台往下看的時候,會産生一種想把手中的嬰兒丢下去的沖動,僅此一瞬間。

第二個想法就是:是《腸子》裡面的一句話,大概就是人這輩子一定有好有壞,但盡量的是讓自己在好人的那一面多待一會。

可能沒什麼關系,但是這也是我的理解了。

默爾索不也回答了原因嗎?因為太陽,使人躁動。

直到這裡,就是第一個部分的結束,接下來就是第二部分了,默爾索被扔進了群衆中。

關于這部分,其實我讀着是很别扭的,因為我把自己帶進去了,但我會選擇的方法不會和默爾索一樣,換句話說吧,我做不到像他一樣,如此平靜。

我自己的話,我一定會選擇符合當下對我最有利的情況讓自己活下來,即使我知道這群人根本不理解我的一切行為思想,也根本沒有資格審視我的靈魂,這群愚蠢浮誇本末倒置的人。

但我仍舊會選擇低頭,換我後半輩子的人生,其實我更認為這是最好的方式了,當然是對我來說,對一個充滿的求生欲望,和對世俗渴望的我來說。

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默爾索不活下來,默爾索在第二部分的自我審視,和神父,律師的對話,我都看的眉頭緊皺,他甚至不是那種一心赴死的人,而是在這段拘留的世界和時間裡,又發現了一些新東西。

默爾索的行為仿佛和衰老一樣的順其自然去面對即将到來的死亡。

直到我讀完整本書,在後記的一個詞又點醒了我——“厭煩”,我開始回顧整本書,突然發現,我好像找不到默爾索活着的意義,他好像存在而又飄渺,好像他存在,但好像他也不存在。

自由,世俗,真誠,道德,法律,死亡,活着,荒誕,純潔……

至此,我隻能滿懷敬佩的去記得有如此一個人,沒有人可以審判他的靈魂,他永遠存在。

而我也隻不過是個局外人

PS:其實是已經宕機,寫不下去了,很亂,真的有點亂,前面還思緒挺清晰的,但後面越想越奇怪,有些本來就想好的東西到此刻也變得不一樣了。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算了,就這樣吧。

過兩三年再來讀一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