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書卻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一招解決你的困惑

上面一篇文章講到了碎片化閱讀的重要 ,但是可能還是有很多人會産生一些疑問。

既然是碎片化閱讀,那麼我讀完了之後,能夠吸收書中的精華嗎?

其實上一篇關于碎片化閱讀的文章中,我有提到小六老師的制作概念卡片的重要性。因為即使一本書有很多的觀點,那也是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我們可以将概念的定義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寫到概念卡片上,另外附上圖解或者例子來幫助我們理解。

那麼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提取到有價值的概念呢?

洋蔥閱讀中提到,概念可以從三個地方提取:書名、開頭結尾關鍵詞以及反複出現的陌生詞。

書名

小六老師在課程中提到,書名是概念提取的一個地方,比如《黑天鵝》、《反脆弱》這些書的書名就是一個概念,讀完之後,我們提取出來概念卡片。

開頭結尾關鍵詞

再者就是開頭結尾的關鍵詞,非虛構類寫作一般都是總-分-總的結構,也就是金字塔結構。所以書本的開頭和結尾都凝聚了作者的核心觀點。

這些地方是一定需要好好閱讀,并且提取出來有價值的信息。

最後一個就是反複出現的陌生詞。

還是我最近讀的《窮查理寶典》為例,今天早自習的時候我寫下了“決策樹理論”和“雙規分析理論”。

...

...

...


...

“決策樹理論”正面寫上概念名稱,後面寫上書中對這個概念的解釋,以及相關例子的頁碼,因為書中沒有相關圖解,所以我在下面空出來了比較大的空間,以便日後做補充。

“雙規分析理論”這張卡片做的有點不太标準,因為在卡片的背面忘記再一次寫上了卡片的名稱。

這兩個關鍵詞都是屬于出現了幾次的陌生詞,同時又是芒格投資哲學中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就将它記下來。

提取出來了關鍵詞之後,如何将知識内化成為自己的呢?

這裡也有三個方法:關聯法、圖解法、費曼學習法。

關聯法,這個我經常在學習中用到,我在閱讀《思考,快與慢》的時候,由于書籍有些晦澀難懂,但是對自己在做各種決策特别有利的一本書,我就會将書本中提到的認知偏誤與生活中的、學習中的例子相結合,然後輸出自己的感悟。

這樣我對很多認知偏誤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圖解法,主要是為了将書中的概念之間的關系或者不同部分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來。

其實某種程度上,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和Mindmap或者說流程圖可以看成是圖解法,當然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圖形表達他們之間的層級、關聯、流程、集合等關系。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便于我們能夠理解。

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内容是:選擇一個概念,講解這個概念,發現自己講不通或者講不清楚了,再回去查閱資料再回來講解直到可以熟練講解,講解的過程中嘗試類比,而且語言盡量通俗易懂。

根據不同的書籍或者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将書籍中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以及它們的關系銘記于心,那麼下次再想來運用,大腦也會鍊接的更快。

這樣就不容易花了個把月讀了一本書,結果讀完什麼都記不住這種情況了。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