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死而吊挽以聯語,可有趣?

...


如果說詩詞歌賦是一棵大樹,那聯語即對聯便是這棵合抱大樹齊胸處旁逸出的一根斜枝。主人一看,有點躊躇:留着吧,與高高在上的樹冠有點不搭;刈掉吧,又有點不舍,嫩生生綠油油看上去還蠻有生命力蠻可愛的樣子。咋辦?那就嫁接點其它令其成為這棵樹上的另類風景點吧,于是砍砍削削,切切劈劈,然後纏纏繞繞,固而定之。得,一種叫聯語的瓊枝玉葉便誕生了,雖不及樹冠部分來得高端雅緻,模樣大氣,但也足夠讓人為之駐足,蓋眼前一亮呀。

單按用途的話,都可以分出許多的門類,如春聯,挽聯,壽聯,婚聯,茶聯,行業聯,座右銘聯,贈答聯,趣聯,自勉聯,言志聯等等。具體例子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是一副自勉聯或贈答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甭問屬壽聯。“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乃自勉聯,意在自警自勉自律。“雖是毫發生意,卻是頂上功夫”,算是蠻有趣味的行業聯吧。而“歡迎春夏秋冬客;款待東西南北人”作為旅店門臉的一部分,沒問題會讓風塵仆仆前來投止的客人頓然心頭一熱。

說來國人的一些傳統思維也未免有些怪誕,譬如說,不論是早先還是現在,農村老人一邁入老年,便希望看到兒女們早早備下自己的棺材,一副解好的(棺材)闆材放那還不行,不完全稱心如意呐,最好是以成品呈現,方心滿意足,神閑氣定。記得幼小之時,尚健在的爺爺奶奶的白茬子棺材就在柴廈的一角放着,每次前去抱柴禾,都會吓得渾身發顫,而與此同時按小男孩的天性又不願對父母言及,當然也就隻能在這種驚吓裡成長了。直到現在,筆者亦漸近老年,尚弄不清這種古老風俗的形成原因及老人們的所想所願。

冷不丁唠叨這茬是為了将話題切換到聯語的一個很特别的種類上去——生圹聯。圹者,墳墓也。圹聯即墓聯,挽聯也可以包括進去。生圹聯呢,就是人未死而墓聯或挽聯已經有了。按作者的不同,生圹聯又分為兩種:自題和他人手筆。

自題的生圹聯也叫自挽聯。自挽聯多屬文人遊戲之作,或歎身世之悲涼,或歎世态之苦寒,或情癡今世,或神往來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個“戲”字,來點趣味性,并且由此表現作者曠達、風趣、從容不迫,表現了其人視死如歸的樂觀心态。晚清文人楊紹基在臨終前寫過這樣一副自挽聯:

“枉讀十年書,歎今朝黃土埋文,當日悔抽人似繭;休灰千裡志,待再世青雲得路,那時豪吐氣如虹”,把死看作是一次遠遊,這樣的曠達之士怕是不多的。

左宗棠自挽聯:

倘此日騎鲸西去,七尺軀萎殘荒草,滿腔血灑向空林,為誰來歌騷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寶劍枝頭,憑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縱令黃土埋予,應呼雄鬼;  喜今朝化鶴東還,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顯出金身,願以此為樵為漁,訪鹿友山中,訂鷗盟水上,銷磨錦繡熱心腸,逍遙半世,隻怕蒼天厄我,又作勞人。

真名臣名将,豪氣幹雲;書生意氣,彌漫字裡行間。沒說的,厲害。

在蘇州曲園的春在堂内,懸有一副今人書寫的俞樾(清代著名學者)自挽聯,聯雲:“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餘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蕩蕩數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欤。 ”

有意思的是,俞樾生前題寫過大概十來副自挽聯,弄不好是種癖好。在此不妨再選一副——不妨姑說夢中夢; 自笑已成身外身。此聯充滿了禅味,哲理很多。人生在世,誰能解開夢中夢呢?一歎。

功名、事業、文章,他生未蔔; 嬉笑、悲歌、怒罵,到此皆休。

這是清代著名文人鮑桂星的自挽聯,以俗話說就是:死就死吧,悉聽尊便。

自挽聯除了别一份雅趣外,實際還是有點切實意義的:爾等或知或诽或笑或念,畢竟皆别人之手,不一定準确,那我自己來,豈不是更知自個兒的幾斤幾兩,把握更準?

那除了自挽聯外的生圹聯,也就是張三在李四未死前寫來的挽聯呢?那可能就有問題了。嘛意思?二字以蔽之,那就是——咒死。有人甚至将這種生圹聯直接貼在被“挽”者的大門邊。

晚清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寫給康有為的一副生圹聯聯:

“國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上聯出自《中庸》:“國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聯出自《論語》:“老而不死是為賊”。聯語将“有”和“為”嵌入聯尾,罵康有為是“妖孽”、“賊”。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3000多人集合在天安門前,舉行遊行示威。隊伍中最引人入目的是天安門前金水橋南邊高懸的一副挽聯(寫在白布上):“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惇餘孽死有頭。上面右邊題着:“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遺臭千古。”下面左邊題着:“北京學界同挽。”對聯對仗工整,以古喻今,痛快淋漓地表達了學生對三個賣國賊的切齒痛恨和詛咒。

清朝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太後七十壽辰,官府要求全國上下都要貼對聯祝壽。

革命烈士章太炎盛怒之下,終成一聯:

今日幸頤和,明日幸海子,幾忘曾幸古長安,億兆民膏血輕抛,隻顧一人慶有;

五旬割雲南,六旬割台灣,此時又割東三省,數千裡版圖盡棄,每逢萬壽疆無。

下聯慈禧五十壽那年,爆發了中法戰争,中國敗,開放了雲南等地;六十壽那年,中日甲午海戰又敗,割了台灣還賠款;這次七十壽辰,又是日俄戰争之後,東北大片領土淪喪,真是每逢祝壽,疆土必少!

聯語裡的恨生咒死之意非常明顯,從此角度講,歸為生圹聯也蠻合适。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