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美麗庭院+”文章,繪就鄉村新畫卷
盛夏時節的海邊小城,碧水藍天,欣欣向榮,宛如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在北部灣徐徐展開。湛江市婦聯聯合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以“美麗庭院”建設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有力抓手,以“小庭院”作為扮靓“大鄉村”的新引擎,做好“美麗庭院+”文章,繪就鄉村新畫卷。
以生态為底色,推動經濟行穩緻遠。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标。做好“美麗庭院”系統融合的“大文章”,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描繪出了美好的生活,探索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的振興路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美麗庭院”作為參與鄉村建設的最小單元,從庭院“微經濟”下筆,推出小額貸款貼息等金融服務,凸顯鄉村人文地理風貌,立足庭院創辦農家樂、打造精品民宿,發揮“美麗庭院+”的優勢,發展“庭院經濟”,建設“兩山銀行”,儲存生态,支取幸福,賦予鄉村顔值和價值,讓人民群衆在家門口就能緻富增收。
以文明為靈魂,促進鄉風持續向好。鄉風文明貫穿“美麗庭院”的各個方面,是建設和美鄉村的重要保障,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如何以鄉風文明推進“美麗庭院”創建,把鄉風文明統一到完善鄉村治理,需要在思想上再認識、思路上再謀劃、政策上再創新、工作上再實踐。堅持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堅持以上率下,以黨風政風引領農村新風,發揮主人翁精神,共同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社會治理等公益服務,将創建“美麗庭院”與鄉村文明建設有機結合,不斷拓展、豐富、升華創建活動内涵,推動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落細落小到每一戶庭院。
以文化為載體,彰顯地域發展活力。古樹名木、文物古迹,亦或非遺傳承、詩詞文章,都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是記憶,是鄉愁,更是群衆的精神血脈。厚植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将“美麗庭院”創建和文化傳承相融合是繁榮地方文化、彰顯地域發展活力的新途徑。例如廉江“鵝飯特色一條街”、河唇魚頭湯特色美食街等,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宣傳,讓地方文化進入生活、變成時尚、創造價值,從而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讓地方文化得以傳承發揚,甚至引領風尚。努力适應新的發展形勢,探索新的文化傳承形式,不斷推動文化創新,更好地承載和傳播地方文化。隻有鍛造出高質量的“文化載體”,才能真正推動地域發展“活化煥新”。
- 上一篇 菜園小記66——又一個小南瓜瓜紐
- 下一篇 散修道人金師(四十)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