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它,怎麼享受你拼出來的人生?
在綜藝《毛雪汪》的一期節目中。
李雪琴聊到關于工作的感受時說:“我對我的工作沒有安全感,也不是說隻對工作這樣,我對一切事情,包括關系,都随時準備好了失去。”
作為一個咨詢師,我對這樣的情況太熟悉了,幾乎90%的中國孩子,都帶着這種不安感長大,無論她已經有多優秀了。
在一次來訪中,一個頂尖學府畢業,在行業top工作的年輕女孩說:我不敢太快樂,我總覺得我快樂有罪。我隻要快樂,就會出現不好的事。我也不相信真正的好事會落在我的身上。
繼續聊下去,她說到,小時候媽媽會對她取得的成績不屑一顧,對她說就取得了這麼一點點成績有什麼好驕傲的呢?媽媽說,人生要先苦後甜。所以她不敢甜,害怕先甜後苦。
為什麼不能先甜後甜,東亞的孩子為什麼享受快樂的時候總有負罪感?我們為什麼總怕好東西不屬于我們,會轉瞬即逝?
别人送禮物,對你好,你就一定要加倍還回去。
别人對自己的承諾,做不到也沒關系,覺得失望是常态,久而久之甚至都不期待了。
工作上的機會,先給别人也可以,有點委屈但能理解。
時間久了難免會問:為什麼呢?我為什麼總是得不到想要的呢?
這些問題的根源,可要從我們的原生家庭說起。
根據自我确定理論,個體從小就會在與家人和朋友的互動中逐漸形成自我認知,并以此建立起價值體系和标準。如果一個人成長在父母期望值過高或者總是提要求的環境,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受到影響,形成低配得感。
我們的自我概念和價值觀,都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會深刻影響一個孩子的自信和配得感。
“配得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值得擁有某種東西的信念。
具備強烈“配得感”的人,會相信自己值得世間的一切美好,并為之付出努力。相反,缺乏“配得感”的人,往往會在内心深處質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這些美好,從而導緻負向循環。
中國甚至東亞小孩,沒有幾個不是在父母的批評、指責、比較中長大:“别人家孩子”,“驕傲使人落後”。
我打小作為别人家孩子,小時候引起了不少同齡人的愛恨,但仍然會聽到:“小時候成績好,初中就不行啦”,“女生到了高中就偏科了!”,“女生後勁不足”,這樣的話,雖然不是來自父母,這種預言式的否定仍然讓我很長一段時間覺得現在擁有的都會失去。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我效能感逐漸降低,由此産生配得感低下的心理特征。即使獲得成就,也難以感到快樂和滿足。
頂級美人佟麗娅在和陳思誠的婚禮上,她爸爸的發言,讓大家知道了為什麼如此大美人卻有種怯生生的感覺。她的父親都不覺得自己的女兒優秀,配得上一切優秀的人和事。那麼在這個環境下長大的丫丫,自然也就覺得自己“配不上”陳思誠,“很自卑”。
相反,支持與鼓勵比批評更多的父母,會讓孩子建立健康自信和合理的期望。比如同樣在《毛雪汪》裡的楊天真,就向我們展示了高配得感的她,面對來自否定和不确定性,仍然可以自洽,保持極高的生命力。
配得感不在乎人本身如何,直接影響着我們的自信心和行動力。具備強烈“配得感”的人,會更加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勇敢面對挑戰。而缺乏“配得感”的人,往往會因為自我懷疑而猶豫不決,錯失良機。
配得感同時也影響人着際關系和合作能力。具備強烈“配得感”的人,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值得别人的關注和幫助。而缺乏“配得感”的人,往往會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過于謙卑或自卑,影響人際關系的建立。
最重要的是配得感影響着成功的機會。具備強烈“配得感”的人,會更加珍惜機會,抓住每一個可能改變命運的機遇。而缺乏“配得感”的人,往往會因為自我設限而錯過這些機會。
如果你也感同身受,想要提升配得感,最關鍵的是要沖破原生家庭的影響,找回自我。向否定的聲音說不,向内在的小孩說yes!讓我們一起來提升配得感,做最有價值的自己。
1. 接納自我,從接受自己的缺點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培養“配得感”的第一步。隻有真正地自我接納,才能與世界和解,接受自己的每一面。
2. 培養愛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培養愛好,去做高價值感的事,可以幫助你找到一件讓你沉浸其中、不被打擾的事情。當你緻心于一處,你會發現,自己能夠真正與這世界進行對話,也真正能夠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3. 勇敢試錯,不斷嘗試
人生在世,與其等待完美,不如大膽嘗試。我們總是要在勇敢試錯中,才能變得完美;我們也總是要在不斷嘗試中,才能趨向精彩。永遠不要因為一點點小錯,就給自己貼上負面标簽;也永遠不要因為一點點小挫敗,就讓自己變得一蹶不振。
4. 讓目标落地,從小成就開始
建立自己的“應得感”,試錯很重要,但是小成就也很重要。所以,不能一味好高骛遠,而應該讓目标落地,從小事中培養自己的自信。不要忽視每一次小成功,那都是你努力得來的。
5. 積極關注,對自己多加分,少減分。
我很喜歡讓來訪者事無巨細寫下自己的優點,記錄所有事件中好的一面,哪怕是:有個工作,頭發很黑,指甲飽滿,可以自己決定的時間等等。專注于加分,會讓我們更關注我們有的,不去批判自己沒有的。有位來訪每天晚上在日記本上寫下3件當天值得感恩的小事,後來她說這很快就成為了一種習慣,讓她的生活充滿正能量。
6. 與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建立支持網絡。
不論是E人還是I人,人是很需要社交支持的,我們可以主動與那些有相似價值觀、興趣愛好的人進行交流,交流會交換思想,對打開眼界和認知都有極大的幫助。我有位來訪在參加了幾次線下的活動之後,從不同人身上獲得了不同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一下不再執着于自己的觀點了,整個人狀态非常開放。
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找到自我,你就能獲得平和松弛的心态。提升配得感,過上并不完美、但卻充滿幸福感的人生。高配得感,你值得擁有哦!
- 上一篇 喜歡吃喝玩樂加賺錢的朋友
- 下一篇 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