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長大的歲月

少年時代的我們總想一夜長大,擺脫沉重的學業負擔,擺脫父母萦繞耳畔的唠叨,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精彩,幻想着自己長大後的模樣。而當我們長大了,兒時的那份純真和美好卻消失了,内心卻逐漸多了份穩重與成熟,此時的你,會想回到兒時的那段歲月嗎?

《長大》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到少女的成長故事。作者在成長的過程中,從對自我世界的發現,到對成人世界的關注;從男孩和女孩的青春故事,到少女由自我懷疑變得堅定的心路曆程。随着慢慢長大,眼中的世界也在不斷變化。

雖然這本書被定位“兒童文學”,但我認為它不僅适用兒童,更适用于不同年齡段的人們,不同年齡段的我們更是有着不同的領悟和體會。譬如早已成年的我,在作者質樸的文字渲染下,讀完後心裡卻充滿着無限地小感動、小幸運。感動的是那文字中默默流淌着的歲月痕迹,幸運的是自己那些年長大的歲月是完整且充實的。

年少的記憶是獨一無二的,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這12年的學生時代是青澀而懵懂的,也是我們必經的學習生涯。有默默無聞的同學,也有個性張揚的同學;有害羞腼腆的青春臉龐,也有瘋狂刷題的深夜拼搏;有信封承載着的浪漫情意,也有書寫着祝福話語的同學錄;有不苟言笑的教導主任,也有親切和善的帶課老師;有黑闆上粉筆劃過的痕迹,也有那展現繪畫才藝的黑闆報;有清一色的學生原版校服,也有特立獨行的“設計師”,有每天固定不變的廣播體操,也有洋溢着熱情奔放的運動大會……

這些隻屬于青春的故事,無疑是最觸人心弦的。《匆匆那年》《初戀這件小事》《怦然心動》《同桌的你》等等一系列代表青春校園的電影,之所以受到觀衆的喜愛,是因為在這些電影中或多或少會找到自己年少的影子,也許會有遺憾,有喜悅,有歡笑,有淚水,在那個成長在不同生活環境下的少男少女們來說,正因為曾經内心的天真與純粹,彼此有着不同的夢想與目标,一起拼搏,一起奮鬥的故事令人感懷、令人留戀。

每個人都會經曆這段苦樂交織、色彩斑斓的歲月,長大的歡喜與憂愁、懵懂與美好,是長大的磕磕絆絆和不可确定,是長大過程中的陰雨風雪與雲開霧斂。

如果是我,我可能不會想回到兒時,相比長大後的日子,雖然那些歲月如花兒綻放般絢爛,但是人不能隻停留在美好的故事裡,成長路上布滿荊棘,正因為這些波折,我們才能逐漸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模樣,獨立地思考,精緻地生活,沉浸地享受。年少時的夢想,奮鬥時的汗水,這些成長的印記都将鼓舞我們不停地前進,去看那色彩斑斓的世界,去聽那雪花飄落的聲音,去品那垂涎欲滴的美食,去過那隻此一次的人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