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源源喜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昨天揭曉,現就職于河北廣播電視台的董源源榜上有名,她與同仁一起申報的《相約冬奧》獲得新聞專題類一等獎。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能獲得此項大獎是她獻給即将到來的記者節最好的節日禮物。我在第一時間給她送去祝賀,她也回複:“謝謝張老師,好懷念在淮師做校報記者的時光”。

上世紀末的時候,校報記者仇松強畢業後在淮安電視台工作,因為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就被常州電視台作為人才從淮安電視台挖去了,據說安家費30萬元。還有一名學生記者王振羽也獲得過中國新聞獎三等獎。這次源源獲得一等獎,也是學生記者取得成績的一個很大的突破。

源源2007年9月進入淮陰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一入學就被招聘為校報記者。我們交流的機會比較多,積極參加每周一次的編前會,既讀報評報為報紙出謀劃策,獻計獻策,又為校報寫稿。在送别老記者的歡迎會上,還要發揮她八分之一維吾爾族血統裡的音樂細胞為大家載歌載舞。

2011年6月,得知自己考入複旦大學研究生後,立即到校報編輯部給我們報喜。我也約她再給校報寫一篇文章,為校報再作一次貢獻。很快一篇《因為有你》1000多字的文章就交來了,發表在《淮陰師範學院報》6月12日2版頭條位置。

2012年8月,我到新疆旅遊,天山天池天馬、大耳朵羊、賽裡木湖、伊犁府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源源住在石河子,幾次拿起電話想給她打過去,還是因為團隊活動,不能一個人單獨活動而作罷,錯過我們見面的機會。

幾年前,源源回到母校順便來看我,我請她一起共進晚餐,有了進一步了解的機會。那次會餐還有會俠同學,我們一邊品嘗淮揚菜的美食一邊交流别後各自的收獲。我們互相加了微信好友,她把自己認為收獲很大的閱讀過的文章發給我,讓我也可以進一步學習。

2021年,我兒子張申申創作了一首淮安題材的民謠歌曲《小大姐》,是依據河下古鎮的著名“絕對”“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改編的。兒子說,歌詞靈感主要是來自河下古鎮,“當時我在河下聽說了一個故事,在河下,有一個姑娘,一直等着她的未婚夫歸來,我就把這個故事和河下古鎮的著名‘絕對’結合起來,創作了歌詞”。《小大姐》不僅歌詞來源于淮安本土故事,編曲突顯了淮安特色,唱出淮安特有的味道。“編曲中除了加入了民謠與搖滾元素之外,高潮部分還融入淮劇的唱法。”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為了幫兒子推廣這首《小大姐》,我把錄音帶發給源源,源源聯想到石家莊民謠,主動聯系石家莊電視台的老師尋找與南船北馬樂隊合作的機會,雖然合作沒有成功,但源源為此作出的努力我永遠記在心裡。

人世間最少受污染、最純潔的感情,大概就是編輯老師和學生記者之間的感情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是最少利害關系的感情;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學生記者獲獎,我由衷的高興,寫作此文,表示我的祝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