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活着為了講述》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

              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

                  我們為了講述

            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馬爾克斯《活着為了講述》


                        01

...

《活着為了講述》發表于2002年。它是《百年孤獨》(1967)作者,也就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1927-2014)的唯一自傳。

如果你覺得我是想強調這本書的地位和價值有多麼高的話,那就錯了。

因為我其實也沒太看懂這本書。關于書裡到底講述了什麼,我也隻是大概有一些記憶。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所以,作為為數不多的、我能夠每天堅持看一點、并且最後看完的書籍,它真的值得我記錄下來。

買這本書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作者馬爾克斯有多出名,而是因為書名。“活着為了講述”,這六個字,正好說出了我當時的内心。

所以,我懷着“想要看看它到底講述了什麼”的心理看完了這本書。甚至企圖想通過他這本書的講述,從我覺得他“應該”不平凡的一生中收獲些什麼。

但過程是有那麼一點煎熬的。因為我發現作者講述的東西很平淡,平淡到甚至讓我覺得有一些無聊。

它就講述了作者的母親讓他陪着自己一起去賣房子,從而讓作者回憶起過去生活的種種,進而激發作者寫作靈感,并一發不可收拾的故事。

當我終于堅持看完這本書的當時,其實并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别之處。

但當我再回看我劃下了筆記時,才漸漸發覺了這本書的強大後勁力量——那種力量就是“講述”本身帶來的,無關内容。

                        02

...

書的封面下方有一句話:“就算走到絕境,失去耐心,也要永遠保有幽默感,熱愛生活,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财富。”

當時對這句話隻是一掃而過,并沒有什麼共鳴之處。但是當我也開始講述起自己的故事時,才發現這句話真的說得很對,而且很有力量。

緊接着是正文開始前,專門用一頁紙寫的一句話:“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這句話在我心裡是這本書最牛的一句話,後勁最強,它貫穿了馬爾克斯的這本自傳。

同時也讓我明白,這個故事(賓語)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學會記錄和講述(謂語動詞)才是關鍵。

就像我們人生中每一次的選擇、出發、經曆和到達,我們看到,然後決定記錄怎樣的世界,就收獲和分享了怎樣的人生。

我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我期待這本書讓我變得深刻,期待從中收獲什麼結果。所以當預設的期待沒有如我所願,我就開始失望了。

還好我在看這本書以前就明白了記錄的重要性,也在自身的實踐和行動中體會到了講述的初心——記錄生活,讓自己的内心更加從容。

                        03

...

當然這本書中還有很多讓我産生共鳴的句子,比如:

“個人志向與生俱來,背道而行,有礙健康,順勢而行,妙藥靈丹。”

“我讀得斷斷續續,磕磕絆絆,直到耐心耗盡,難以為繼。如此斷言,為時過早,多年之後,受益匪淺。”

“理論上,這些主觀感受很難被理解,但感受過的人會立刻明白。”

“過了幾天我才發現,想不煩躁,周圍不能安靜,要有背景音樂。此後,音樂便成為我半秘密的畢生摯愛。”

“如果你覺得不寫也能活,那就别寫。”

等等。



我是小森,我在講述。

End.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