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育己】《能力陷阱》:先行動,再思考,由外而内,告别越努力越失敗

看到《能力陷阱》這本書,是在書店的暢銷書架上,它就擺在那個架子的視覺最佳處,讓我難以忽略。“能力是優勢,也是陷阱”這句話寫在它的封面上,吸引我去探究。“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樊登推薦”這樣的字眼更是在提醒我,應該拿起它。

什麼是能力陷阱?為什麼優勢也會變成陷阱?掉進陷阱了怎麼辦?

于是,在這個不算漫長的午後,我在書店輕緩的音樂裡,捧着一杯茶,“跳進陷阱”去尋找答案。

...

​一、什麼是能力陷阱?‍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讓我“感覺好”,感覺好會讓我們想做得更好,于是,擅長的事做得越多越擅長,越擅長就做得越多。這樣的循環讓我們在擅長的事上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成就,但是,卻也會讓我們無法進行更為重要的策略性思考,無法在其他方面突破。

這就像人在挖一口井,越挖越深,越深越挖,最終隻能看到這口井裡的風光,而忽略了井的四周鳥語花香、枝繁葉茂,親手将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困在井裡,這就是能力陷阱。

記得此前看過一個新聞,一個收費站宣布關閉,被裁的員工鬧事“我把青春都耗費在收費站了,我現在36了,學東西也學不了。”“我們的優勢都放在收費站了,我隻會收費。”當時新聞的評論裡很多網友批評嘲笑,說他們不去學習、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人脈等等,其實,他們就是陷進了自己的“能力陷阱”。

...

二、一個原則三步走,助你不急不慌爬出陷阱‍

被困在能力陷阱裡了,怎麼辦?

首先,應該高興啊,能被困能力陷阱,證明自己還有擅長的事情,比起永遠“踏”不進土裡,隻能在表面“漂浮”的人,能被困本身就證明了“能力是優勢”部分。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策略性思考,艾米尼亞·伊貝拉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原則和“三步走”。

1、一個原則——“由外而内”原則。

如何爬出陷阱?當然是開始爬!

傳統的思維裡我們總是認為:要改變一個人的行動要從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開始,但《能力陷阱》這本書一開始就将這個認知颠覆,他告訴我們:改變需要“由外而内”,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改變需要外在的經曆。

這讓我想起此前一位同事的經曆。同事是個酷愛旅遊的人,可是她的婆婆卻極力反對她四處遊走,老人家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的風景無論看什麼都和看小區的花壇是一樣的感受,并拒絕了同事向她發出的每一次旅遊邀請。直到有一次,同事自作主張給她定了機票、收拾了行李,将她“打包”帶往三亞,讓她感受過陽光溫暖、海灘柔軟、海水澎湃,老人家才終于相信,世界不隻是小區的花壇,從此,再不反對同事去看世界。

由内而外的轉變是一個艱難的人物,而由外而内,隻需要去行動就好。因此,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像那個人一樣去行動。

而行動并非盲目而行,需要圍繞增強外在表現力的三個方法“三步走”。


...

​2、“三步走”助你實現轉變

第一步: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能力陷阱會讓我們産生錯覺:那些我們擅長的、做起來輕松的事情是最有價值、最值得投入。久而久之,這些事情就占據了我們覺得部分的時間,讓我們無法思考。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講毀掉一個年輕人最狠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文章裡細數大城市年輕人的加班時長,很多人每天“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忙忙碌碌日複一日地工作着,擡頭卻發現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片迷茫。文章犀利地指出世界在偷偷懲罰“勤奮”的人。其實,這樣“勤奮”的你就是被困在能力陷阱裡的人。

如何擺脫“假勤奮”?需要對工作重新定義和安排。

你會如何安排你一天的工作?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我們往往選擇先從簡單輕松的工作開始,而這些瑣碎的事情往往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而真正優先級的工作安排應該是重要的事情優先。所謂重要的事,就是那些書中所指的領導者會把時間花在上面的事:

→ 像橋梁一樣連接不同的人和組織

→ 展望新未來

→ 提升影響力

→ 将想法與個人經曆結合

同時,我們通過簡單的軟件就能夠追蹤出我們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些地方。調整工作優先級,把時間花在能幫助我們實現未來目标、提升影響力的事情上,是爬出能力陷阱的第一步。


...

第二步:重新定義人際關系。

戴爾·卡耐基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的成功中隻占15%,其餘85%取決于人際關系。”現在,還有一個說法:一個人的朋友圈決定了他的收入水平。

但是,我都是“自戀”而“懶惰”的,喜歡和自己一樣并且離自己近的人交往,而不擴展朋友圈的理由還那麼充分:

→ 經營人際關系網絡不是一份具有實質性的工作

→ 經營人際關系是在利用别人,是一種很虛僞的行為

→ 經營人際關系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我還有很多緊急的事情要做

→ 人機關系應該是自然而然建立起來的

艾米尼亞·伊貝拉告訴我們:這就是人際關系陷阱。“跨過這些陷阱你才能知道不同的人際關系網絡是如何産生不同的作用的。”

那麼如何構建人機“盤絲網”和“結構洞”?

1、展示自我

2、維持關系

3、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即使不能和很多面對面,借助發達的科技我們也能和更多人産生連接。而在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展示自己變得簡單。同時知識付費的盛行又讓我們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那些和你一樣願意為一個課程付出時間和費用的人,大都和你有着同樣的理想和目标。


...

第三步:重新定義你自己。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堅持真實者”和“随機應變者”。前者追求做真實的自己,一旦脫離舒适區,就覺得虛假難受,後者則會嘗試根據環境改變自己。

我記得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課,老師送了我們兩句話,其中一句是:“讓自己成為一滴水珠”。水,融合、包容,适應環境而變。許多年後,老師的贈語和期望仍讓我記憶深刻。而從《能力陷阱》這本書裡,我對這句話有了另一層理解:水不僅可以随容器而變化形狀,更可以随環境變化成不同形态。正如人不僅在空間上适應不同的環境,更在時間上有不同的發展。就如伊貝拉所言:你覺得的那個真實的“你”隻是一個過去的你。如果要獲得進步,就要擺脫這個過去的你。

回看文章開頭的案例,36歲的收費站員工不能學習了嗎?當然不是的。跳出“真實自我”陷阱,看到未來的自己,當下的自己就不會焦慮不安。正如現在重新學習閱讀寫作的我也不是當初20歲的小姑娘,但我仍可以成為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


...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改變,我們的努力會得到怎樣的回報或許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總之,行動起來!“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與君共勉!

悅讀育己,伴讀育兒,@凱媽讀書 與你分享自己讀過的以及陪孩子讀過的書,育兒育己路,一起讀書、思考、成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