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現代社交的必備技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茅廬書社

說話,是人的一種本能。天生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到一定時間自然而然開口說話,就像走路一樣,隻需要耐心等待,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但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說話能力,和人類社交中的說話能力,有着不一樣的意義。

有人天生就像外交官一樣,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總能把話說到對方心裡去,而有人就欠缺這樣的能力。針對這樣的人,如果想要達到相同的效果,就需要通過後天不斷的學習、練習來提升。


...

圖片來自網絡,微信公衆号:茅廬書社

最近讀了張心悅老師的《學會說話》這本書,受益良多。與其他同類型的書一味結束溝通技巧不同,這本書是從心理學和溝通技巧兩個方面來提升說話的能力,這大概是和作者曾經的工作經曆有關,從實踐中打磨出來的溝通技巧,具有更好的實操性。

張心悅老師從2008年就在百度負責千人團隊的培訓工作,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經曆過職場的人都知道,做培訓的人一般都是能言善辯,是個說話的高手。這本書可以說是張老師這麼多年的一個工作總結,針對溝通、說話領域,總結出說話的四大部分,28種攻略。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會說話,說好話的人,往往比那些隻會悶頭苦幹的人,更容易獲得機會、榮譽、贊美。

有句話說,愛笑的女生運氣都不會差。同理,會說話的人,總會有好運氣。

桐華有一本小說叫《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時光》,這是一本讓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小說,之所以念念不忘,不是因為裡面近似乎魔幻的少年時光,而是女主角琦琦和她的家庭。琦琦是家裡的長女,她還有一個妹妹。琦琦一直以為是因為自己從小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所以,她的父母更喜歡妹妹。但是,從父母的角度來說,琦琦不愛交談,不愛說話,給人一種疏離的感覺;而妹妹更善于說話,喜歡笑,愛撒嬌,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近和愛護。

在如此親密的家庭中,說話能力就已經如此重要,何況是在競争如此激烈的職場。

作者把心理學和溝通技能結合起來。把人分成不同的類别,針對不同類别的人采取不同的溝通技巧,讓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溝通風格畫像:把準脈才能開對方

在人力資源領域,近些年有一個詞非常熱門,叫做:人才畫像。顧名思義,就是對需要的人才進行描述,然後得到所需要人才的樣子。

在這本書裡,作者同樣對溝通對象做了一個人物素描,簡單來說,根據溝通風格的不同,分為四種類型;機關槍,開心果,隐形人,放大鏡。

屬于機關槍這種類型的人,大膽,直接,果斷,有競争力,有攻擊性,自我激勵,堅持不懈。他們是問題的解決者,追求效率和支配地位,但缺乏耐心,會忽略别人的感受。這類人最典型的情緒特征就是:憤怒。

屬于開心果這種類型的人,自信、熱情、樂觀、坦白、友善、好交際、有魅力、有說服力、追求關注、看重關系、喜歡掌聲、很有感染力,他們害怕失去聲望(沒面子)、粗心大意、有些情緒化。他們最典型的情緒特征是:樂觀、不穩定。

屬于隐形人這種類型的人,親切、放松、穩定、有耐心、善解人意、樂于跟從、内心掘強,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但也容易陷入被動、難以做出決策。他們最典型的情緒特征是:壓抑情緒(很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屬于放大鏡這種類型的人,謹慎、謙恭、低調、嚴謹、高标準、精細準确、有分析力、追求完美,但也難免會過于苛刻,過多關注負面信息,因而常顯得悲觀。他們最典型的情緒特征是:害怕、焦慮

針對不同風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就像醫生把脈一樣,不同的病,開不同的處方。

遞進式表達:分清事實、感受與訴求

有時候,我們與别人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标。但是往往因為溝通技巧的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嚴重,矛盾也随之産生。這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所以學會表達事實是讓溝通回歸正軌的“穩定劑”。

這就要求我們在談話中,多講事實,少說評價。

所謂事實是毋庸置疑,客觀中立的,沒有主觀色彩,因此,事實在溝通中尤為重要。說出事實之後,就要表達自己的煩惱和感受,不帶任何評價和指責的感受更能引起别人的共鳴。最後,提出自己的訴求。

這樣的溝通,相對于一味地指責與批判更有效果。

說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會說話有時候會幫助我們做成很多事,取得更多的機會。

台詞基本功:設計你說出去的每一句話

有時候,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會說:這個人說話不過腦子。

這種說話不過腦子的人,很明顯都是不被喜歡的人。所在,在說出每一句話之前,先在腦子裡想一想,是十分必要的。太快,或者太直接的表達,往往給人一種強勢的感覺。

很多時候,面對這樣說話的合作夥伴、同事,甚至服務人員,内心總是升起一股“無名之火”。

所以,無論溝通的對象是誰,不妨把自己當作一個編劇,編寫一下自己的台詞。

面對固執己見者:順勢而動,以柔克“軸”

無論是誰,我想他的身邊總有那麼幾個特别“軸”的人。這類人普遍都是追求完美,對自己、對别人、對工作的标準都特别高,嘴裡經常說“必須”“應該”“一定”;凡是都要講個“理”字。有時候,面對這樣的人,往往會在溝通中浪費時間和引起關系緊張。

有人說,面對這樣的人,你就要比他還要軸。

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氣話,其實并不可取。面對這樣的人,在溝通過程中要放輕松。隻有在放松的時候,才更好的溝通,說出自己的理由或者目标,對方才更容易接受。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