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以羅素一生的心路曆程聊幸福

文/無語

人類的幸福,其原素是簡單的,簡單的程度竟使頭腦錯雜的人說不出他們缺少的究竟是什麼。

__伯特蘭.羅素

幸福是什麼?幸福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産生的喜悅,并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所産生的态度和行為是不同的。就拿不幸來說,有的人能從中領悟到生活的不易,然後通過努力獲得的幸福,有的人卻會因此陷入痛苦而消沉。

英國的伯特蘭.羅素是20世紀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同時又是著名的數學家、散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一生馳騁于數學、邏輯、哲學、政治、社會、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各個領域,寫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對20世紀的思想文化和社會做出了貢獻,被人們譽為“世紀的智者”。為了表彰他在哲學方面對人類道德做出的貢獻,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他。在衆多探讨幸福的著作中,他的《幸福之路》尤為著名。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幸福之路》中,他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曆和對周圍的觀察,探讨了使人們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和常見問題,闡述了自己認為可以避免的方式。

書中沒有高深的學說,他把自己的觀察和經驗加以歸納,幫郁悶的人們找到不快樂的原因和逃避之法,指出人們如何獲得幸福。

一個人能否幸福,取決于外部環境和自身因素

典型的不快樂者,是少年時給剝奪了某些正常滿足的人,以緻後來把這一種滿足看得比一切其餘的滿足更重要,從而使他的人生往着單一的方向走去,并且過于重視這一滿足的實現,認為和一切與之有關的活動相反。

現實中,我們無法決定自己所處的外部環境,隻能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對于多數人而言,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婚姻、優秀的兒女、滿意的工作就是幸福,但事實上,我們很難達到。那麼達不到滿足就不幸福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羅素用他的一生向人們注解着幸福的奧秘。在常人看來,他的一生算不上幸福,但他卻認為自己是快樂的人。

他生于貴族家庭,享受過榮華富貴也經曆了親人的離世,也曾深陷囹圄,卻未舍棄對學術研究的追求。

羅素寫《幸福之路》時已經58歲,即便經曆了許多苦難,他依然選擇做快樂的人,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人們幸福的關鍵在于自身。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事實上,當我們經曆了痛苦與煩惱,才會真正明白幸福是什麼?不然真會陷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處境。

好比婚姻,如果我們隻注重對方的缺點便會降低對幸福生活的感觸,陷入煩悶。如果我們眼裡看到的是對方的優點,喜悅與愛慕便會油然而生,會真心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這點确實取決于我們的自身。

培養興趣,熱愛生活是幸福的源泉

最無聊的莫過于幽囚在自身之内,最歡暢的莫過于對外的注意和努力。

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就越多,受命運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少。因他失掉一樣,還能把注意力投入到另外一個興趣上,來填補時間的空白。我們大都有内省病的傾向,盡管世界上萬千色相羅列眼底,我們仍然會注視内心的空虛。

1872年,羅素生于英國蒙茅斯郡的一個貴族家庭,在他兩歲時,母親和姐姐因病去世。一年半後,他的父親相繼去世。

年幼的羅素隻能與祖父母相依為命,沒想到過了兩年,他的祖父也離開了他們。

發生的一切讓他感到孤獨傷心,在5歲時寫下了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世界可厭,負載着我深重的罪孽。當時的他已悲觀厭世,甚至産生過自殺的念頭。

羅素的叔叔熱衷數學,每次看望時都會把數學知識講給他聽,漸漸地他對數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目标,興趣和愛好就沒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這讓他抛棄了負面情緒,對未來充滿了渴望。

18歲時,羅素考入了劍橋大學專攻數學,還與自己的老師一起出版了專著《數學原理》。對數學的癡迷,讓他感到了人生的樂趣。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培養正确的興趣和愛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秘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減少對自己的關注,更多地關注外部世界

羅素在書中說道:“讓人痛苦的,大多屬于内心情緒,而讓人幸福的,大多屬于外部世界。”

羅素一生反對戰争,捍衛和平。1918年,他因一篇反戰文章被判六個月監禁,但他從未感到懼怕,把精力用到了學術研究上,在監獄裡完成了一本數學專著。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減少對自己的關注,更多地關注外部世界容易獲得幸福。

如果一個人隻關注自己,勢必會注意引起自己不快樂的種種因素,思維一旦被困擾,很難快樂。當他關注了外部世界,會獲得更多的信息來充實自己的生活,确定自己切實可行的目标,目标實現時,那種成功的幸福不言而喻。

結語: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但大多數人忽視了熱愛生活是通往幸福的主要途徑。

在《幸福之路》一書中,羅素分析了導緻人們不快樂的因素和快樂的原因,指出了獲得幸福的途徑和方法。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思維的轉變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