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每個布滿灰塵面孔的背後都有一個靈魂

這篇文章由《追風筝的人》的作者胡賽尼著作。
他的文章總是驚喜不斷,總能在某個不經意間,觸摸到意想不到的伏筆,讓人不禁為之一震。

...

小說由兩個女人貫穿成一條線,以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為中心,把一個動蕩不安、戰争連連的阿富汗繪聲繪色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從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70年代末至現今,生活在阿富汗的女人們,經曆了10年的蘇聯·阿富汗戰争、7年的内戰、塔利班政權、美國的入侵…她們是如何在這片生靈塗炭的土地上吃力而堅強地活着。

每個布滿灰塵面孔的背後都有一個靈魂。

瑪麗雅姆

文中一個可悲可憐、近乎絕望的角色。
以“哈拉米(私生子)”的身份問世,從小帶着悲涼的底色。唯一愛她的母親自小離她而去,摯愛的父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維護自己名聲,把年僅十五歲的她遠嫁給一個喪妻的中年大叔。

成為妻子後的她受盡丈夫的責難與打罵。三十三歲時已是人老珠黃、皺紋橫生。

直到有一天萊拉作為丈夫的第二任妻子的出現,瑪麗雅姆的生活開始悄然地發生變化。

二十七年的婚姻生活,她躲在自己心靈的一個遙遠角落,獨自度過了這些歲月。那兒是一片幹旱貧瘠的土地,沒有希望,也沒用哀傷;沒有夢想,也沒幻滅。那兒無所謂未來。那兒的過去隻留下這個教訓:愛是使人遍體鱗傷的錯誤,而它的幫兇,希望,則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

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以母親、朋友、同伴、監護人的身份離開這個世界。她終究成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任務,成為了一個付出了愛也得到愛的女人。

有時,我在想:她幸福過嗎?十五歲生日前的那段與父親相處的日子,那段被蒙在鼓裡的生活,她是幸福的;
當萊拉的孩子阿茲莎緊緊握着她的手,不讓她離開時,她是幸福的;
當她為了萊拉、為了自己的徹底解放,不顧一切地把自己推向火海時,或許她也是幸福的…

...

六十年代時的喀布爾

每個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滿了死亡、失去和無法想象的悲哀。
瑪麗雅姆是千千萬萬阿富汗真實生活下的一個縮影。

無情的戰争可以破壞她們的家園,可以銷毀她們的容顔和肉體,但,那些藏在她們靈魂深處、散發着燦爛光芒的品質,他們将無法靠近、無法摧毀。

...

六十年代時的清真寺

喀布爾的每條街道都令人神往,
埃及來的客商穿過這座座市場,
數不清她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明亮,
也數不清她的牆壁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她早上的笑聲快樂得如鮮花一般蕩漾,
她的夜晚閃爍着絲發的光亮…
—《喀布爾》

我們無法想象60年代時的喀布爾,原來是一個如此燦爛奪目的地方。

這個經曆了近三十年戰争摧殘的國家,何時能再現“燦爛千陽”。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