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自我表達的工具,要讓它成為你的人生放大器
鄭重聲明:作品為作者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我記得微公衆号剛出來的前兩年,我參加了一次市征文比賽。
參加這個比賽的有好幾千人,我以初賽前十名的成績入圍了決賽。
進入決賽的十篇文章被放到某個公衆号上,進行無差别投票,誰的投票高就是冠軍,獲得一萬元獎金。
我最終隻獲得了五百多張投票,而第一名獲得了一千多張投票,因為五六百張投票的懸殊,我與一萬元獎金擦肩而過。
這是我第一次直觀理解到流量的價值,即你寫的文章看的人越多越有價值。
紙媒時代,我寫的文章曾經得過很多次獎。從小學初中經常縣征文比賽一等獎,到大學時代,省征文比賽二等獎,大學生校征文比賽數次一等獎;工作後,也得過數次公司征文比賽一等獎。
自媒體時代,引入讀者互動後,我發現文章寫得好還遠遠不夠,你還得迎合讀者的口味,讓更多讀者願意看你的文章,與你産生互動。
點開看文章隻是初步動作,點贊和評論越多,代表你的文章越能與讀者共情,啟發讀書思考,引起共鳴。
這幾天,在北京旅行,看了九邊的書《複雜世界的明白人》,開始思考自己堅持寫作和做自媒體的初心。
九邊是個多面手,他是碼農和五百強公司的高管,還是個擁有百萬粉絲的自媒體大V。
業餘時間他堅持寫作,靠長期堅持更新公衆号成為了作家,目前已經出了《複雜世界的明白人》和《向上生長》這兩本書。
九邊剛開始的公衆号粉絲隻有200人,那時候他通過寫熱點文蹭熱度來迅速漲粉。
後來,他發現這種漲粉的方式有個弊端,時間長了,離開熱點就不會寫了。
而且他一旦開始寫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話題後,原來吸引的粉絲就開始跳出來批判他:“你怎麼開始寫這個了?趕緊追熱點去。”
于是,他決定不再做流量的奴隸,而是靜下心來,研究點價值輸出,堅持寫一些有用的内容,而不是咀嚼熱點的甘蔗,吐出無長期價值的殘渣。
我以前也寫過很多熱點文,追熱點對時間的要求很高,需要經常熬夜寫稿,内容也沒辦法仔細推敲打磨,等過了這個時間段,文章就不會有人再看。
所以,對于想寫作出書的人來說,還是應該寫常規文,哪怕堅持每天堅持隻更新一百字,三年後也會是本十萬字的書。
對于九邊來說,寫作的初心就是學習和思考,而非大量粉絲關注和流量變現。
于是,他要求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既能給讀者提供價值,也能讓自己得到思考和成長。
他也有過難以熬過去的黑暗期,就像我現在剛起号一樣隻有少量粉絲關注,可憐的閱讀量,他甚至還想放棄“九邊”這個IP。
還好,他咬牙堅持下來了,才會有現在篇篇十萬加的文章。
九邊的經曆啟發了我,讓我明白了:“普通人也可以靠寫作,讓自己終身受益,隻要你持久提供價值,創造網絡,微小叠代,價值就會塑造你。”
很多人一開始寫作,剛創造起公衆号,就希望迅速擁有大量粉絲,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你寫了30多篇文章,可能才會有一篇能夠觸發起爆點的,你的公衆号就可能就迅速漲粉到了幾千人。
公衆号其實現在已經過了紅利期,但卻并不代表它就失去了價值,如果你長期提供給讀者有價值的輸出,也是會獲得很大收獲的。
九邊說:“寫作本身就是力量,也是一盞越來越亮的燈,你培養它,它照顧你。”
上次聊到深耕的話題,雖然我更擅長寫婚姻親子文和散文詩歌,但我的公衆号深耕的細分領域就是書評、影評和人生感悟。
因為讀書和看電影、紀錄片等本身就在學習中大量輸入和愉悅身心,能大量積累知識素材,完善你的認知樹,鍛煉出深度思考的能力。
書評、影評等對文筆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你有個人觀點和深刻的思考能力,長期練習有利于提升筆力和思考力,以後更易駕馭其他文體。
我也不用像以前寫追熱點文要趕時間,熬夜趕文章,也能沉下心好好打磨文字。
最近,看到一句話深有感觸:“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過你不想要的生活,不要被教條束縛,那意味着要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不要被世人的喧嚣掩蓋了你的心聲。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會讓你知道,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其次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捷徑,難走的路都是上坡路。要知道有時候“慢即是快”。
我們每天堅持讓自己進步0.1%,日積月累,也是巨大的成功。
你看起來暫時是落後了,一旦你突破了量變的積累後,質變帶來的成就是驚人的。
所以,一開始不要過于計較結果,結果都是意外之喜,而過程是自我愉悅,也是寫作的原動力。
寫作是具有長尾效應的,要做個長期主義者,日積月累,久久為功。
作者:陌小諾,用腳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記錄風景,用文字思考人生,聽風耳語,偶有頓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四方友,賺萬貫錢,用有限的人生體驗不一樣的精彩!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上一篇 十年之約|五月的收獲
- 下一篇 不進醫院的36條養生法則: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