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斷舍離看減法工作術,有用、有價值、有意義,才是高效的核心

01斷舍離的真正含義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在九年前提出的一個生活美學理念。但沒想到的是,她的概念一經推出,便深受都市群體人的喜愛。

“斷舍離”之所以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歡迎,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人,經常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比如莫名産生的壓力感,明明給自己安排了工作時間表,卻很少能夠按時完成它;比如辦公桌上永遠有成堆的零散文件和來不及收拾的工具;每天接觸的事情太多,發現腦子經常不夠使......

感覺有萬千的思緒,但就是捋不順。如果你現在剛好有這方面的煩惱,相信斷舍離式的減法工作術,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

首先我們先明确一下,什麼才是斷舍離的真正含義:

斷:即“決斷”的“斷”;

舍:即放棄“不需要·不适合·不愉快”的;

離:即在反複的“斷”“舍”實踐中升華到“自在”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幫助我們脫離對物品的執着。

如果把斷舍離方法,直接遷移到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會是怎樣?

比如斷舍離式的高效工作,即是先排除掉我們不需要做的事情,接着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明确的目标上,然後就可以立即行動了。

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繼續保持舍棄那些對我們來說不需要、不适合、沒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最後在這種不斷重複的實踐模式下,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斷舍離”方法論。


02斷舍離最明顯的好處

...

我們總在強調工作中要具備高效執行能力,

那是不是意味着做的越多、越快、越好就是高效率呢?

我想很多人應該會回答,“是的。”

但其實這種想法,更像是一種完美的奢望。

總以為自己在工作中能夠成為一個全面能手,可以一直搞定很多事情,但事實上幾乎很少人能夠真正做到。

尤其是當忙碌成為常态,日常瑣碎的流程占滿了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完全成了被任務帶着走的節奏時,你也隻能是一邊麻痹地執行,一邊給自己‘洗腦’:“忙碌才是工作該有的意義。”

難道我們不應該去追求一種,更合理,又健康的工作狀态嗎?

...

斷舍離式的減法工作術,就是為了提醒我們,及時地進行反思,及時地停下來,看看當下我們正在做的事,是不是最應該做的事。畢竟工作是無止境的,保證完成最能産生效益的任務,才是工作最大的目标。

隻有時刻明确好工作中最重要的人·物·事,舍棄沒有效益而單純花費時間的雞毛瑣碎,才能通過減法的方式,創造工作中的高效率。

03斷舍離,必須先掃除不必要的障礙

舍棄不良的工作方式

造成工作繁冗、低效的最大元兇,其實往往是我們自己。

比如拖延症、不合理的會議時間安排、工作中的雜念如玩手機、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内查看不相關的信息等。

一個小小的工作習慣,也會造成我們工作秩序的混亂。比如你是一名市場人員,每天都要接收到來自不同部門間的數據、資料和請求,如果沒有定期收拾電腦桌面的習慣,我想大概使用不到一周,你的電腦桌面很快就會被滿眼的文件給堵塞住。

用心留意自己的工作環境,找到真正需要、有用、适合我們的工作方式,才能通過習慣來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

舍棄無用的工作物品

最理想的工作台面,就應該僅放上我們的工作必需品。

在開始工作的時候,隻需擺上整潔有序的工具,比如電腦、鼠标、一支筆、一張紙,其實就足矣。

丢掉那些無用、多餘的文件和工具、還有過期的便利貼、過期的彙報整理等,取而代之為分類有序的文件區。

舍棄不必要的雜念

很多人為了立志做好某個項目,就會給自己灌輸過大的工作壓力;怕做不好上司交代的任務,就會産生拖延的毛病,覺得自己總是處不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交流起來總是怕得罪人。相比這些不必要的情緒,工作往往更加看重結果。

抛開不必要的雜念,選擇執行就好,而衡量他們唯一的标準,就是對我們是否有用和有價值。


04那麼如何在工作中做到真正的斷舍離?

斷舍離式的減法工作術,重點在于關注“現在·此地·自我”,通過重新審視自己的與事物之間的關系,來找到真正對我們來說,有意義、有價值、有需要的事情。

那麼如何在工作中,通過斷舍離的方式,來減少工作中不必要的輸出呢?

1、用斷舍離,創造合理的工作“間隔”。

換個直接一點的表達方式,就是通過做好合理的時間安排,來串聯和捋順一天中的工作日程,讓一天的工作變得更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比如用最常見的“三分法”進行日常的時間+任務管理:把我們的工作時間分類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模塊。

...

時間+任務管理

過去部分,比如上個月的會議資料,已經完成結項的彙報書等,屬于已完成事項,處于保管到一定期限,就可以去掉的任務;

現在部分,比如正在進行的項目企劃書,當日會議資料等,這些屬于當前進行的項目,将成為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事件;

未來部分:比如提交中的報價書、等待上司簽訂的合同等,這些暫未能産生成果,又必須保證完成的事情,先把它記錄下來,然後扔進我們的任務清單中。

接着,繼續把當前的時間,集中在“現在部分”的任務上。比如結合ABCDE工作法,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做到,及時評估自己應該做什麼?不做什麼?什麼樣的任務可以交給别人做?

及時進行任務管理,把需要自己完成的,安排進時間表裡,把可以交給别人做的任務,直接授權給相應的同事。

...

斷舍離式的工作方式,在于其更強調關注當下的自我。比如說我們更應該完成當下,更具有價值的任務,學會及時評估各項任務的重要性,并遵循工作中的二八法則。

通過合理的安排我們的工作時間,準确預估每個工作事項所需要的時間,從而來踏準我們自己的工作節奏,達到一種輕松辦公的狀态。

2、有意識的把控信息的流入與輸出口。

處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必須被迫接觸來自各界的信息。例如各種手機資訊軟件的推送,來自手機短信的天氣預報、花邊娛樂新聞;再例如大街小巷、電梯間、商業街張貼的廣告,所到之處,無不充斥着各種各樣的信息。

但是想想,這些信息大多數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

隻有真正“斷”掉無用的信息,才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我們去吸收更加有營養的東西。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斷”掉無用的信息呢。

比如專注工作的時候,不去查閱容易分散我們精力的工作郵件,而是每天使用固定的時間段,去查看工作郵件。

再比如在網上搜索信息的時候,盡量避免點開無關、但容易被其吸引的鍊接,

通過這樣有意識限制無關信息的流入,來及時清空我們的工作記憶内存。

...

當然,“斷”掉無用的信息,隻是做到了對信息的日常篩選。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關注信息輸出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如何才能為我們獲取到的信息,尋找最合适的輸出口,從而達到信息的高效利用。

比如我們常說的功利性學習,其實就是為信息尋找輸出口的最佳方式。

例如我要學習高效率工作的相關技巧,那麼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找到那些以作者自身經驗為案例的時間管理書籍,然後找到裡面分享高效技巧的最重要章節,再用精讀的方式,去理解和消化我需要的知識點。

始終把解決某個問題,擺在尋找信息的第一位,用以終為始的方式,來完成信息的高效輸出。

...

05最後總結一下:

斷舍離式的工作方式,重點在于如何做好減法。

舍棄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事物,留下有用、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

通過不斷地“斷”與“舍”,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建立更加有用的工作習慣、方法和實用技巧。比如合理的安排工作時間,有意識的把控信息的流入與輸出等。

最後持之以恒,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我們自己的斷舍離減法工作術,實現輕松高效工作。


金小牛原創,如果覺得有用,幫忙點贊+關注。

我也會在簡書持續分享各種有趣、有用的内容。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