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會說話的樹”——《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之葉子的竊聽

在上一篇中,菟絲子好似一個潛伏的小偷悄悄入侵香而不自知的番茄。熟睡中的番茄無助又無處可逃。但是在這一篇中,一顆番茄“被盯上”,無法扭轉滅亡趨勢的個體會釋放信号,提醒周圍的健康同類做好高度防禦準備,如同點燃了長城烽火台的一處烽火即可引起全城戒備。科學家認為,這是植物“會說話”。科學家發現,如果一些健康柳樹鄰近的柳樹已被毛蟲侵害,那麼毛蟲就不太會在這些柳樹上大吃特吃,病樹附近的健康柳樹能抵抗這些毛蟲入侵。

一、猜想:病樹向健康樹“說了一些話”,但是他們“說的話”是什麼?誰能聽見他們的“對話”?

二、實驗、現象與結論:

實驗一:在兩個不透氣的有機玻璃籠中分别種15株楊樹幼苗,其中一個籠中幼苗各有2片葉子被撕成兩半,另一個籠中幼苗未受損;

現象與結論一:受傷幼苗其他葉子中很多化學物質含量升高,受傷幼苗同籠的未受損幼苗葉片該類化學物質含量也升高,但完全未受損的籠中幼苗未發現該類化學物質含量變化。這些化學物質是有毒酚類和鞣質,是可以阻止毛蟲攝食的化學物質。

引發猜想:植物真的是在交談還是隻是向空氣中散發氣味?植物會呼叫幫助、警告鄰居危險即将來臨嗎?傳遞這些信号是他們的原始意圖嗎?

實驗二:将被甲蟲侵害的棉豆植株放到與甲蟲隔離的植株旁邊,從一棵已被侵害的植株上選取一片未被蠶食、一片已被蠶食葉,從一棵鄰近的仍然健康的未受侵害植株上選取一片葉,從與甲蟲或受侵害植物完全隔絕的正常植株上選取一片葉,以上共4片葉,監測不同葉子周圍空氣中的揮發物;

現象與結論二:同一植株被食的葉和健康的葉釋放完全相同的揮發物質,與受到侵害的植株相鄰的健康葉周圍空氣也含有該類揮發物質。

引發猜想:鄰近植株是聽到受損植株的主動警告還是竊聽了受損植株的内部交流呢?

實驗三:将兩棵棉豆植株彼此靠近放置,用塑料袋密封受害葉24小時,再按實驗二同樣選取4片葉監測周圍空氣揮發物質;

現象與結論三:受害葉仍然釋放和以前同類揮發物質,但同一植株其他葉和鄰近植株葉與完全隔絕葉一樣——周圍空氣無該類揮發物質。

實驗四:将受害葉周圍空氣吹向同一植株相鄰葉和遠離植株的空氣,監測植株産生的蜜汁量;

現象與結論四:僅被受害葉散發氣體吹到的葉開始散發同樣氣體并産生蜜汁。受害葉釋放的氣體對同一植株其他葉免受侵害有積極作用,“幫親”行為從而保證了植株自身的存活。相鄰植物是否能竊聽到本發生在同一植株的内部對話取決于二者之間的距離。

引發猜想:這些氣體信号是什麼?

實驗五:研究團隊分析了從被害植株的葉子中散發出的各種揮發物,并比較了遭受細菌感染的葉和遭受昆蟲取食的葉散發的物質成分;

現象與結論五:在兩種侵害下葉釋放的會發現氣體成分類似,但受細菌侵害的葉釋放水楊酸甲酯,而被害蟲取食的葉釋放的是茉莉酸甲酯。對于植物來說,水楊酸可加強植物免疫系統。

三、拓展延伸

植株的舍身取義讓我聯想到了黃繼光、劉胡蘭、邱少雲等戰争時期的革命烈士,即使自己身赴黃泉也不忘提醒國人吾輩當自強。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做出了偉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縮小到個人身上,我們無法避免生活中冷不丁地損害,但是我們自己可以吃一塹長一智,也可以把這些受損後的經驗傳遞下去,讓後來人少走彎路。同時,也告誡我們要多向前輩學習,從曆史的經驗中、前人的經曆中汲取智慧走好自己的路。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