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生存與藝術的一體兩面——《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之菟絲子的喜好
看到本篇,我微微還記得中學時有介紹這種植物。網上搜索了一些關于菟絲子的信息,先來從整體和特别之處了解菟絲子。
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旋花科菟絲子屬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其莖細纏繞,黃色;無葉......菟絲子其實是“吐絲子”的意思,吐絲兒,就是它的種子加水煎煮以後種皮破裂,可以露出黃白色的小胚芽,形如吐絲之狀,所以叫吐絲子。
所以其特别之處:1.寄生植物;2.無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給自己造食。
一、猜想:那麼它是如何選擇寄生目的植物,又是如何寄生在目的植物的哪個部位呢?
二、實驗及結論:
實驗一:将菟絲子藤蔓置于空花盆或放着假植物的花盆及番茄盆栽之間;
現象與結論一:菟絲子不會漫無目的地生長,而是向番茄一側生長。菟絲子向番茄的方向彎曲、生長、打轉直到找到番茄的莖,把微小的突起刺入番茄的韌皮部開始吸取糖分以便能繼續生長。
實驗二:将菟絲子與番茄盆栽作為一組分别置于光下、陰暗中;
現象與結論二:菟絲子在兩種情況下都向番茄一側生長,并非依靠其“視覺”能力側向生長。
實驗三:将菟絲子置于一個密封花盆的箱中,番茄置于另一個密封花盆的箱中,兩個箱間僅以一根管道連接使空氣自由流動;
現象與結論四:菟絲子總是向管道一側生長,菟絲子聞到了番茄的氣味。
實驗四:将棉簽分别蘸有番茄莖提取物、制造番茄氣味劑的溶劑,插在菟絲子旁的小棍上;
現象與結論四:菟絲子向散發番茄氣味的棉簽生長,并不向蘸着溶劑的棉簽生長。
實驗五:将菟絲子分别與番茄和小麥置于一起;
現象及結論五:菟絲子向番茄一側生長。番茄釋放的氣味更誘惑菟絲子。
三、拓展思考
(一)菟絲子的欣欣向榮卻造成了寄生目的植物的奄奄一息。這好像植物中的“杜鵑鳥”,自己不肯辛勤喂養孩子而把孩子寄養在别的鳥巢;又好像一些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還像是嗜血的資本主義,把财富的積累建設在壓榨被控制的階層勞動之上。在農業上,菟絲子大部分時候都被視作是“有害植物”“植物界的小偷、大自然的無賴”。然而從文學藝術作品來看,卻有不一樣的評價。
(二)從菟絲子的形态衍生到文學藝術上去,纏繞生長的菟絲子與寄主植物纏纏綿綿像極了纏綿悱恻的愛情。古詩十九首中寫菟絲:“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李白也曾在《古意》詠歎菟絲子與女蘿的“愛”,寫道:“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除此之外,菟絲子還是一味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菟絲子在古代典籍中,多被認為可以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多治療陽痿、滑精、脾虛洩瀉、目暗不明、消渴等疾病。現代人也有喜用菟絲子來煲湯飲用的。
(三)菟絲子像是硬币有正反兩面,而這正反兩面都是菟絲子的特點。可見,凡事有利有弊,凡物也有優有缺。同一事物具有兩面性,兩面性共存于一個個體,矛盾對立卻又統一,對于個體的繁衍生息隻是一種生存的不自覺進化。而從現實角度看菟絲子的衍生意義則在于,同一物的利弊為誰所用,從誰的角度來看。在這一點上,我持這個态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持這個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盡量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有理有據有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