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你不知道的事

大多數人對于老子的印象一般都是,道德經,道教,太上老君,李耳,白胡子老頭,騎青牛西去隐居……古今中外對于《老子》一書的讨論争議從未停止過,從此書問世以來就廣為流傳,版本更是層出不窮,琳琅滿目,比較有影響力的是通行本,王弼,河上公,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竹簡本等等……

1.老子叫什麼?

一般讀過《老子》或稱《道德經》等各種版本都應該對老子生平有個大概的了解,大多數的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本都稱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依據來源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是一說,另一說來自于許多做古文化研究的專家及學者以古籍所述關于或提到過老子的内容為依據給出的研究性結論,稱老子,姓老,名聃,字伯陽,老陽子……多出現于《墨子》《禮記》《莊子》《韓非子》《左傳》《呂氏春秋》……等。我個人比較認同第二種說法,至于非要給個定論,我想除非是發掘了老子的墓,然後墓中有完整的一套道德經,否則沒法給出百分百的定論,争論沒有太大意義,求大同存小異是可取的做法,盲目跟風認定其中一類說法都不太妥當,就像老子第一章所言,“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真正老子所言的大道,不可道,不可言。但不是不能道,不能言,至于真的那個東西就學習他老人家,留在腦海中盡情想象吧。

2.《老子》還被哪些先秦史料引用過?

“道沖而用之弗盈”(見《老子》第四章)《墨子》一書所引用。“知其雄,守其雌”(《老子》第二十八章),“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老子》第四十一章)《莊子》一書所引,“魚不可脫于淵”(《老子》第三十六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四十四章)《韓非子》一書所引用……等說明在那個時代,《老子》一書是被各類名家都有所了解讀過,廣為流傳的。當然也可以說在《老子》一書成書前這些言論早就已經誕生流傳,也不是不可取,畢竟我們作為後世學者,不可拘泥于一種假設,更重要的是學習和分别《老子》五千言的内容。

3.老子所處的時代是怎樣的?

了解一個人或一本著作,對于他所處的環境時代背景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問題和思維的産生是與時代洪流息息相關的。就像是82年的拉菲,不是因為82年的拉菲特别,而是82年的氣候最有利于葡萄的生長,原材料優質,所以導緻了那一年的紅酒略微比其他年份要特别一些,其他的就是他品牌文化及宣傳的作用。

據可靠史料推斷,約周景王十年,老聃受周王朝權貴排擠,寄居魯國,在巷黨助葬時遇到孔子,那日遇到了日食,孔子問禮于老聃,此時老老聃大約37歲,孔子16 17歲左右。老聃所處的時代是動蕩不安,戰争頻繁,社會正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代,而且自己親眼目睹了周王朝的衰敗和奴隸制度下的血淋淋教訓。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對老子的生活,家庭,工作,三觀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所産生了他看似消極的主張和陰柔的思想,也形成了最早的辯證觀,宇宙觀。《老子》一書中的大多話是他想要對這些侯王所述的。所以想要更好的理解學習《老子》一書,對于老子所處時代的曆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許多的言論及思想都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和遭遇下産生的,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文中可能會出現訛誤或不太妥當的言論,歡迎指正并修改,感謝您花時間閱讀,下文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