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樂人生》
——不要再過多關注未來,糾結過去,不要總是錯過當下。
晚上九點,女兒所在的班級群繼續傳來消息,家長們接二連三彙報各自孩子跳繩的總數,有的孩子真的很厲害,有的能跳一百二三十個,有的七八十個,我的孩子呢?個位數吧,想跳的時候跳兩個,不想跳了,就不跳了。- ̗̀(๑ᵔ⌔ᵔ๑)
看着家長們日複一日地更新着孩子的跳繩記錄,一次次打破往日的記錄,我不禁感慨,我的孩子才一年級啊,就要達到中高考的要求,接受中高考的訓練嗎?
第二天就看到一則奇怪的報道,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35歲考慮養老已經晚了,應該盡早的考慮并且付諸行動。
一點不懷疑他的言詞早就寫好了稿子,甚至倒背如流,也不懷疑這節目是早有預謀,播出更是出于某種政治和經濟目的。
但是我發自内心的不敢苟同這種觀點。
縱然是真的考慮養老,也得先顧全現狀,過好當下。我始終堅信任何機遇的來臨并不在于是否未蔔先知并早早做好了打算,而是腳踏實地走好了每一步。
不由想起了那句早被遺忘的台詞,“我老覺得中國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沒有中年似的。”好嘛,原來上一輩的中國人沒有中年。他們過完青年就直接步入老年,甚至晚年……所以他們認為這一輩的中國人也當然沒有。
好劇之所以被評為好劇,不是沒有原因的,回看《哀樂中年》,依舊被裡面的台詞感動,眉眼間除了認可,不會再參雜其他的情緒。
不得不感慨那個年代感慨編劇的認知和劇本想傳達的意識,隻可惜這麼多年依舊有人頑固堅守着早該遺棄的糟粕,
回看自己走過的歲月,如提線木偶跟着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也沒有過成我想要的樣子,隻在擺脫那段歲月。
她接着說,“你以為他們就能代表年輕人嗎?絕對不是。他們不過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罷了。”
曾經的中年人沒有中年,他們被搖旗呐喊的那群那群人早早送入老年生活,更可笑的是那群人如今不僅讓餘下所有的中年人也沒有中年,還要讓青年沒有青年,讓少年沒有少年,讓童年不是童年。
好嘛,當初那群未老先衰的人指導完上一代,又開始指導下一代了,用他們同樣未老先衰的論調。
她說,“我們中國人真是一個古怪的民族,對于死看得這麼重要,而并不講究怎麼樣好好地活下去。”
是啊,怎麼樣好好的活下去,這不才應該是我們這些活在當下的人要探索的人生命題嗎?
而現實是,我們的中年人被要求考慮養老,我們的大學生被要求考慮談婚論嫁,我們的兒童被要求考慮高考。
問題來了我們的老年人該考慮什麼?怎麼死?怎麼安葬?還是,怎麼返老懷童?
好嘛,原來從來沒有活在當下。
沒有十年後的能力,卻要考慮十年後的作為。
對那位專家,我隻剩下嗤之以鼻的冷笑和對他不食五谷的敬而遠之。
他們可能可能真的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早早就不食五谷,也不辯五谷,早早和我們分了階層,可笑的是,他們卻要來指點我們的人生。
她說,“其實最寶貴的是中年。”
她說,“像你這樣的年齡,學問有了,經驗也夠了,正是人生最成熟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要是不好好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她說最寶貴的是中年,因為中年恰恰是可以厚積薄發的年齡。
無論對任何一個人來說,他的中年都應該比過去的每一個階段更優秀。
而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Ta的當下也一定比過去的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天更優秀。
不要再過多關注未來,糾結過去,不要總是錯過當下。
- 上一篇 當代人的家校矛盾
- 下一篇 極品小農場 名窯 第1963章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