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如果曉霞不死,“霞平戀”能修成正果嗎?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可見其重要。它激勵了兩代人,特别是年青人的成長,也正在激勵更新一代人的成長。2019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把《平凡的世界》作為禮物送給新入學的清華學子。可以想見,邱校長自己必受到過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的激勵,現在又傳遞這份激勵。

從筆者個人的閱讀經曆和體驗來說,《平凡的世界》并不隻是給年青人的,他适合不同階段的人或者一個人的不同階段。我求學期間讀過一次,工作開頭幾年重讀了一次,如今工作已二十年,早已不再年青,但去年還通過聽李默墨老師演播的有聲書的方式重溫了一次,近期又重讀了一次。隻覺常讀常新,每次讀都讀得心潮澎湃,深切感受人生的力量。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書裡說:“經典是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的書,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由此看來,《平凡的世界》确實是經典。


...

0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涉及特定年代裡社會的方方面面,讀者盡可取其一隅,深加挖掘品味。僅就感情一線來說,也有少安和潤葉、少平和曉霞、金波和藏族女孩、潤生和紅梅、蘭香和仲平等多組愛情故事,可以說都很飽滿。而其中最撼動人心的,無疑是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

“霞平戀”由于田曉霞在洪災中救小女孩犧牲而成為悲劇,由于“杜梨樹之約”永遠無期而成為讀者心中永遠的缺憾。有人說,這是因為路遙認為他們的愛情是不現實的,終究會被世俗分開,所以就讓曉霞死了;有人說,這是因為曉霞實在太完美了,所以要讓她的青春之花剛剛綻放時就突然凋折,給讀者留下無盡的追思……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作者路遙本人也無法“科學”解釋曉霞的死。我們隻知道,當他寫完曉霞犧牲一節時,他打電話給他弟弟,讓他趕緊來他那兒,隻為了當面告訴弟弟“曉霞死了”。既然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曉霞死?這本身也已經成了沉默的故事。

這裡我們隻讨論:如果曉霞不死,霞平戀能繼續嗎?他們能走到一起嗎?

我認為能。


...

02

讓我們先看看田曉霞這個女孩。

孫少平初識田曉霞,是在曉霞家裡。那是讀高一時,有一天曉霞的堂姐田潤葉把少平帶回去吃飯。少平看到的曉霞,是“又洋又俊、穿戴漂亮”,對他“大方”“熱情”,“性格很開朗,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咱們是一個村的老鄉!你以後沒事就到我們家來玩。我長了十七歲,還沒回過咱村呢!什麼時間我跟你和潤生一起回一次咱們雙水村……聽潤生說過咱村還來了兩個同學,……也沒去認識你們。你看,我這個老鄉真是太不像話了!

她強調她和少平是老鄉,說老家雙水村是“咱村”,說要跟少平他們一起回村去看看,自責沒有主動去認識少平他們,不講老鄉感情……

少平還發現:

    田曉霞外面的衫子竟然像男生一樣披着,這使他感到無比驚訝。

從曉霞的出場,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女孩跟一般的女孩不一樣,并且不是裝出來的不一樣,而是性子裡的不一樣,特别是“穿衣”風格這個最體現審美觀和性格的細節,可知曉霞喜歡的是一種率意、大氣和自在的狀态,這必然會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愛情上面。

曉霞有自己的識見:

她讀的書很多,看問題往往和社會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有時她竟然還不同意報紙上的說法,這使孫少平常常大吃一驚。

她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在那個報欄前呆半天,看了前面再看後面,直要看完才離開。

注意她“看問題往往和社會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同時又不斷地在學習,在關注了解“國家和世界目前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意味着,她善于學習,敢于批評,看問題、做事情是有自己的主見的,而不是人雲亦雲、随風就俗。這當然也會包括愛情。

可以說,曉霞的“三觀”,做人做事的原則,包括她的愛情觀念,在這個時候已經奠定了,無論她以後考上了大學,到省報當了記者,都是在這基礎上的自然發展。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掉一點:她的出身。她爸爸田福軍是雙水村走出來的,通過考大學改變了命運,當上了幹部,是有自己理念、堅持自己原則的黨員幹部,在她犧牲的時候,已經是省委副書記。她有充足的資源和資本在思想和行動上“自主”。也許我們會想,一個大官的女兒,從身份、階層的角度看,也許理想的婚姻應該是跟另一個大官的兒子或者老闆的兒子的組合,現實中确實也多的是這樣的例子,但我們的曉霞并不屬此列——

如果一個人不必要通過婚姻來擺脫某種經濟的或者地位的困境,同時自己的愛情又不會把自己拖入經濟或地位的困境,同時這個人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已形成獨特思想,她為什麼不選擇愛情呢?

憑田曉霞是省委副書記田福軍的女兒,她的愛人,不管是誰,隻要是個有能力又追求進步的年青人,無論起點何處,總是會有機會上升的;而田福軍本人,這個原西的兒子,一心想要家鄉發展的領導幹部,他本人就非常看得起那些敢闖敢當、善于開拓的年青人,包括少平的哥哥少安。

所以,曉霞的選擇不會改變,除了命運決定改變。

況且,孫少平是的确值得她愛的。


...

03

當他們初見時,少平在曉霞眼裡當然是個拘束、怕難為情的小夥子;

當他們一起參加校文藝宣傳隊演戲,并去黃原參加講故事比賽雙雙獲得二等獎,她對他有了進一步了解;

當他們一起在學校報欄讀報交流時,她告訴少平“我發現你這個人氣質不錯”,盡管曉霞本人也說不清這氣質是什麼,隻能說他不像農村來的許多學生,“一點頭腦都沒有”,我們可以考慮,那是因為少平像曉霞一樣愛上了每天讀報,并且有自己的見解。“而這個良好的習慣,以後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他都一直堅持了下來”;

當曉霞把《參考消息》《各國概覽》和《熱愛生命》等書送給少平後,少平“被曉霞引到了另外一個天地”:

    所有這些都給孫少平精神上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滿足。他現在可以用比較廣闊一些的目光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因而對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審視的能力,并且開始用各種角度從不同的側面來觀察某種情況和某種現象了。……他本質上仍然是農民的兒子,但他極力想掙脫和超越他出身的階層。 

值得注意的是,孫少平跟着曉霞養成了通過讀報了解國家和世界大事的習慣,還通過讀曉霞推薦的書籍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極力想掙脫和超越他出身的階層”。

這就有了發展的可能。

事實上,孫少平一直保持了積極求進的态度和能力,無論是在黃原攬工,還是在大牙灣挖煤,無論多麼艱苦的環境,他始終保持了學習求知的習慣,并且他從不以身為社會地位低下的攬工漢、挖煤工為恥,而真正認識“勞動光榮”,做工極其勤苦,兩下結合,使他始終能在一個環境裡脫穎而出,成為讓人最信任、最有業績的一個,在一個群體裡,總能做到出力最多,收入最高。進而也為進一步提升地位做好準備、打下基礎。

比如在大牙灣煤礦,剛到煤礦時,他的全部家當是一隻爛黃提包、幾件舊衣服、幾雙破鞋爛襪,外加曉霞送他的床單。但過了半年——

少平已經有一床全宿舍最漂亮的鋪蓋。他還買了一頂蚊帳,幾月前就撐起來——現在沒有蚊子,他隻是想給自己創造一個獨立的天地,以便躺進去不受幹擾地看書。……

不僅如此,“一刹那,手表、箱子和各種時髦衣服他都應有盡有了”,都是那些好逸惡勞的“有身份人的子弟”轉賣給他的。

少平是個會勞動,并在勞動中不忘學習,又通過勞動創造自己生活的人。

這正是曉霞心目中的那種男人。


...

04

曉霞與衆不同的觀念,讓她對男子漢氣概有自己的理解,而實際上,可以說部分是來自個性,部分是由她自己引導、培養出來的孫少平,自然而然正合她的心意的:

     不管怎樣,田曉霞,覺得她的生活中已經不能沒有孫少平這個人了。這個人和他對生活所采取的态度,使她非常欽佩。現在這樣的男人可是不多了。當然,社會上,大學裡,不乏許多優秀青年,但像少平這樣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的人生奮鬥,時下并不是一種普遍現象。真的,他太艱難了,有時候真令人目不忍睹——可他的不凡正表現在這一方面!

現在女同學們整天都在談論高倉健和男子漢。什麼是男子漢?困難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男子漢主要應該是一種内在的品質,而不是靠化裝和表演就能顯示的。

她喜歡孫少平的正是他不僞裝自己,并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沒有意義。她看得出來,少平甚至對苦難有一種驕傲感——隻有更深邃地理解了生活的人才會在精神上如此強大。

也正因為孫少平精神上如此強大,她知道,盡管少平總是全力以赴幹好眼前的活,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安于現狀,他不會是個甘于久伏污泥裡的人,他會依靠奮鬥一步步改變命運——“掙脫和超越他出身的階層”,比如:他對煤礦工作提出建議、方案,他努力複習去考煤礦學校。

曉霞愛少平,也許願意接受他一直是個攬工漢、挖煤工,但她一定更強烈地意識到,最關鍵的是,他即使一直是個攬工漢、挖煤工,也肯定是幹得最出色的那一個。

何況,孫少平是個無限可能的人。我們即使從最庸俗的角度考慮,曉霞的出身和地位,少平的努力和堅持,我們也完全可以設想,少平的工作可以在一個适當的時候得到調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美好的結果。尤其是在我們眼下這個時代,恐怕是更是無庸置疑。

而孫少平,當然是愛曉霞的,不過,對“一個井下幹活的煤礦工人要和省城的一位女記者生活在一起這事“有時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是真的,總覺得這是一個夢幻”,甚至悲觀地想到他和曉霞的關系也許會以悲劇的形式結束。他也曾懷疑曉霞移情别戀,直到曉霞來到煤礦,并且重申了“杜梨樹之約”,他才完全确信了他們的愛情是真實的。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社會階層的巨大差距。但他根本上還是自信的,他認為:

至于所謂理想,這不是職業好壞的代名詞。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是否有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态度。

有這樣的姿态,決定了他能平等地看待他和曉霞的差距和他們的感情。

這是他們愛情的重要基礎。

然而他沒想到,他們的愛情真的是以悲劇結束的,不是感情的背叛,而是生命的猝逝。


...

回到書中,曉霞終究犧牲了,愛情在現世戛然而止了。這樣的方式很殘酷,而這份美好的愛情從此永恒在了人們心中。也許,作者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東西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