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呂世浩《大秦三部曲》有感

《大秦三部曲》是台灣大學曆史系博士呂世浩在慕課的講課《秦帝國》整理成書,共計三部:


...


第一部《秦始皇:力與詐》,秦始皇怎麼發家一統天下。

第二部《帝國崛起:王道、霸道與強道取舍》,秦朝的曆史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基因決定了秦的成功和失敗。

第三部《敵我之間:成在對手、敗在隊友》,隊友大臣李斯和對手燕王太子丹側面看秦始皇的成與敗。

三本書篇幅不短,是為數不多能一氣呵成看完,但又舍不得過早看完。


...


作者呂世浩深度、全方位的解析了秦是怎麼發家、壯大到一統天下再到衰落。

有人說:如果你讀完了一本書以後,書還是書,你還是你,沒有任何改變,你就等于沒讀過這本書。

呂世浩《大秦三部曲》正是這類書,看完後書還是那本書,但是你跟看完之前的你俨然不同了。

從這本書上可以看到:

1、思考

自己向來思考比較少的一個人,很多時候想去思考,但是不知道怎麼下手。呂世浩對于思考、怎麼樣思考打了個好樣。

全書主要圍繞司馬遷《史記》來講秦,帶領讀者怎麼一字字來解讀秦帝國,司馬遷的用字的講究,為什麼是用這個字而不是别的字。

同樣都是大家看到的《史記》,呂世浩讀出的就是不同的曆史。他展示了思考的深度和思考的魅力。

2、讀書上沒有寫的

呂世浩在書上說讀書除了讀書上的文字,還要讀出書上沒有的文字,這才是讀進去了。

在第一部《力與詐》開篇,寫到張良與黃石公兩個高手的較量。

黃石公故意将鞋丢下去要張良去撿,張良忍住了并且去撿了。然後黃石公要張良早上來會面,張良前兩次來個大早,發現黃石公早就到場了,并以張良來遲了,要他下次再來。第三次張良晚上就到現場等着,黃石公下半夜到了看到張良很開心才給了《黃石公兵書》。

我們普通人讀到此段,最多能從書上得出要對老人好,赴會不要遲到就差不多了。呂世浩說司馬遷寫這段肯定不是想表達這個。這裡就展示了什麼是書上沒有寫到文字。

黃石公是教張良兩個字“忍”與“機”,就是忍耐和先機。忍耐好理解,為什麼說到先機。你先人一步到達,掌握了先機,比别人更近一步了解現場,做到胸有成竹,才掌握勝負的先天優勢。

3、理智大于情緒

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統天下,身上肯定有很多過人之處,其中一點就是理智大于情緒。情緒每個人都有,如果你被情緒所裹挾很正常,因為你是個普通人。如果你能控制情緒,理智大于情緒,那你不是一般人。

秦始皇之所以能成大事,他做到了理智大于情緒。當他母親背叛,聯合外戚來倒戈他。肯定對她母親恨之入骨,跟常人一樣,在掌握大權後,把他母親囚禁在外地,以解心頭之恨。

這時李斯上書說不可,這樣是不孝,正在打天下,背負不孝之名會受到天下人恥笑,對于一統天下不利。秦始皇不僅馬上放了他母親,還親自迎接進宮,可見秦始皇内心是壓抑了多少不爽。

4、曆史學即未來學

施展老師說過:曆史學即是未來學。在看到衆多分析未來,都會把起源先講述,然後再做出自己的分析。

呂世浩在第二部《帝國崛起:王道、霸道與強道取舍》,秦之所以能成功以及最後的潰敗,其實從秦的基因就已經注定了。

《史記》記載最初秦國發源,隻是一個蠻夷之地,給夏周都是當炮灰的,用來抵擋外強的入侵。在這樣的背景下,秦人不放棄選擇拼搏、改變自己的地位,最終實現了。

但是秦國有個毛病,在處于不順的時候,腦袋及其清醒。當順風順水的時候就腦袋短路,做出傻逼的決策。

早期秦穆公經過奮鬥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順風順水就短路。秦穆公發明陪葬,大批人才埋沒,秦國也走向沒落。

直到秦孝公和秦始皇奮發圖強,重回巅峰,一統天下。但是秦國的老毛病又犯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施行酷吏制度,焚書坑儒,追求長生不老,把自己最終膨脹到滅亡。

曆史學即未來學,曆史是一個個輪回。

5、圈子決定成敗

秦始皇統一天下用的是力與詐,自然在一統天下後還是力與詐,正是因為力與詐讓秦帝國灰飛煙滅。第三部《敵我之間:成在對手、敗在隊友》,呂世浩指明秦始皇之所以會成為這樣,是因為他的朋友圈(如果秦朝也有微信的話)。

秦始皇的最重要的臣子李斯,是詐的代表,為了榮華富貴篡改秦始皇的遺囑,秦始皇掌印大臣趙高為了自己的前途,改遺囑立胡亥為皇帝。秦始皇的兩個親信大臣尚且如此,其他人不也都一樣。

從秦始皇的朋友圈就決定了最終大秦走向毀滅。

《道德經》七十五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老子寫的這段話,是不是預言到了300年後有個叫嬴政的年輕小夥把上面三條錯都犯了。

如果呂世浩帶着他的《大秦三部曲》穿越回秦朝,也許能改變曆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