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來自足夠的自信
---《有一種心态叫舍得》讀後感一
剛才看書,裡面一個小故事:坐動車,一個媽媽帶着3歲孩子,對面兩位女孩,一路上兩女孩一直跟孩子玩,媽媽中途制止了,到站下車了,兩位女孩主動說幫這媽媽拿行李,被這媽媽拒絕了。而後看到兩位女孩扶一位老人上車,心情有點不是滋味。
書的作者講完故事想說的是戒備心太重,不信任,導緻孩子失去了一個很好的玩耍時間,也隻能自己帶着孩子還拿着沉重的行李。
我不否認在這個故事中,兩位女孩确實隻是單純覺得孩子可愛,想跟孩子玩,幫忙提行李,隻是想着這媽媽不容易,要帶孩子還要提着沉重的行李。
隻是從這個媽媽的角度:我敢信任你嗎?我能信任你嗎?
我在書中默默寫下一句話:信任也是自信的一種,沒有足夠的自信,不敢有相應的信任。
作為一位媽媽,我也希望在我照顧孩子的時候,有人能幫一把,但是我自己的體力,能力不足以支持我處理萬一因為這個信任而産生的問題,我還是會選擇自己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扛着。
不知道有人抱着睡着的兩三歲孩子走一路的經驗嗎?都說媽媽的臂力随着孩子的體重增加,隻是在比較長時間的抱着一個睡着的體重還不算輕的孩子的時候,那滋味有點想把孩子丢了。隻是當我們再回頭,真有陌生人提出幫忙抱會,大部分媽媽會選擇拒絕,不是因為不需要,而是因為沒有能力承受可能帶來的孩子被抱走的可能,以及處理這個可能能力的自信。所以選擇了放棄。
我很喜歡戶外,也很希望帶孩子去行走戶外,一方面因為我自己戶外能力一般,不過敢參加的活動還是有自信沒有意外都可以完成,帶着孩子就沒有這種自信了。其實戶外人的互助是我喜歡戶外的一大原因,雖然我也知道隻要是多人出行,隻要積極向陌生人求助,正常情況下也可以得到幫助,可以好好帶孩子體驗戶外,隻是我沒有這個能力信任自己的戶外能力可以安全帶孩子完成活動,如果活動小夥伴沒有人很确定有這個能力又願意幫忙的,我也隻能選擇放棄。因為沒有這個自信,沒有足夠的自信,不敢又相應的信任。
而反過來我帶他們去景區,尤其是是比較熟悉的地方,因為對地方熟悉的自信,所以我可以沒有壓力帶着他們行走。
最近滿大街的宣傳别轉賬,有天社區網格員到辦公室宣傳,因為見過多次,也算比較熟悉,我開玩笑跟他說我們經常轉賬。他一聽很緊張,我讓他别緊張,公司辦事,不可能沒有資金往來,但是我們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方法進行多次确認和驗證,我們能信任各種收付款模式。因為有這個能力信任,所以信任!
保持一定警惕性,戒備心,更多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或者沒有足夠自信。當然現在社會的變化太快,很多事情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盲目自信容易被有心之人鑽空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跟辨識能力,也是能力的一種。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