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少年時》“引導人”背後的寓意|走向自我發現之路

引言:你還記得從小到大最難走的路是哪條嗎?


簡介

《彷徨少年時》講述了生活在“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受不良少年克羅默逼迫,認識了幫他解圍的德米安,并受其指導,在一次次的人生經曆中走向發現自我之路。書中含大量心理描寫,以辛克萊從10歲到大學參軍為時間線索,複雜多變,逐漸成熟的心理過程為隐含線索,其中該隐标記以及徽章上的鳥兒破殼而出,是對辛克萊自我發現過程的一種暗示與鋪墊,該書深刻解讀了這樣一位身處青春期少年的心理變化過程,是一部描述貫徹真正自我的心理小說。

從孩童時代,我們就被要求讀很多有關“成長”的書籍,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似乎已經給我們規定好了,很多人都在告訴我們,你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你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然而這本書卻給我們講了一個與之迥異的故事,那麼主人公辛克萊走的是一條怎樣的道路呢?在他身邊出現的“引導人”給了他怎樣的指導,他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每一個人的一生代表一條他向自己拟定的路途,代表一個在這樣一條路上走的努力,代表一條路途的啟示。沒有一個人曾經完整的發揮他自己,可是每一個人卻都要做到那個地步。”摘自前言


德米安:“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從小生活在光明世界的辛克萊,總是能從女傭那裡感受到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吸引,這是辛克萊的心理開始變化的一個萌芽。他編造了一個富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故事,然後因為此事被克羅默逼迫,害怕被戳穿的恐懼支配着他偷竊,欺騙,行盡家教不容之事。他不再是“光明”的他了,他身上出現了邪惡的影子,若隐若現,會在每一個令他不安的晚上,吞噬他的良知,恰恰在這個時候,德米安看到了辛克萊頭上若有若現的“該隐”标記,用自己的“讀心術”幫助他趕走了克羅默。德米安給辛克萊講述的“該隐與亞伯”的故事的颠覆讓辛克萊開始質疑神學的權威,從他向辛克萊解釋該隐标記的那一刻起,他的影子就在辛克萊的生命中揮之不去,解決了克羅默以後,德米安離去,辛克萊開始逃避,放任自己繼續待在那個“光明的世界”,有家人庇護的那個世界。


此時的辛克萊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德米安的出現,是他逐漸成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指導因素。德米安像是一個先導者,又像是另一個辛克萊。


像大多數孩童一樣,我們的童年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煩事,我們渴望被保護,期待被救贖,我們總是習慣于躲在家人的庇護下,給自己的幼小的心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于是選擇了媽媽,選擇了家。


貝雅特麗齊:少女畫像下的“我”

前往自身的道路并不那麼容易,誘惑不斷,每一個都帶有濃烈的黑暗色彩,辛克萊迫切想要征服他們,卻會不經意中淪為罪惡的奴隸。于是他開始放任自己。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辛克萊一邊在酒館中肆意消沉,一邊面對成長的速度,内心百般折磨。他深刻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去依賴父母,依賴像克羅默一樣的惡魔,依賴德米安,躲在他們的庇護下固然容易,要隻身一人抵擋面前為止的道路對于剛剛啟蒙不久的辛克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沉淪在自我覺醒的成就感中無法自拔,靠着一些看起來奇怪的大人行為,被人吹噓,與其面對成長帶來的痛苦,他甯願在自我的欺騙中苟活,可是又正是因為這種行為會令他更加愧疚不已。


我在心靈深處對我所嘲諷的一切懷着敬畏,我内心哭泣着跪在我的靈魂,我的過去,我的母親面前,跪在上帝面前。


他一直這樣消沉下去,直到遇到他心目中的“貝雅特麗齊”,陷入了愛情。他開始迫切地想把這位少女畫下來,事實上他也這樣做了。


“我現在有了一個愛慕和尊敬的對象,我又有了一個理想,生命中有了許多神秘的靈感和啟示,有一個黎明的召喚。”


在一次次的欣賞畫與夢中,他突然覺得他看到的隻不過是自己打在這個世界是的影子,他筆下的愛人,不是德米安,也不是他愛的姑娘,而是他自己。于是把畫寄給了德米安。


我漸漸感覺到這不是貝雅特麗齊,不是德米安,而是我自己,這張畫像不像我,我覺得他也不必像我,————但是他構成了我的生命。


少女貝雅特麗齊的“引導”使辛克萊發現了自己,他開始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情感在外界的投射,從這時開始,辛克萊對自我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世界與他人的投射認識自我,打破命運的枷鎖。


對于很多人來說,青春期的一份美好,不僅僅是成長,還有對情感的慢慢觸碰,愛,便會救贖。我們渴望被人愛,也渴望遇到愛的人,不管怎樣,我們都會為了這份朦胧的初感覺而期待自己,鼓勵自己變得更好,愛,可以改變一切。


皮斯托利烏斯:“阿蔔拉克薩斯”的解說者

德米安給我的回信中,“那隻鳥在掙紮着要從蛋殼中解脫出來。那個蛋就是這個世界。誰想要誕生,就一定首先要毀滅一個世界,那隻鳥是飛向上帝那個上帝的名字就是阿蔔拉克薩斯”他看懂了我的畫的意義。


辛克萊在夢中,在進一步的自我認識中感受到痛苦,于是他找到一個奇怪的避難所,通過傾聽皮斯托裡烏斯彈奏的曲子,他們開始做朋友,在音樂中尋找自己,交流内心的想法。


皮斯托裡烏斯承認了阿布拉克薩斯的存在性,他告訴了辛克萊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确的。從那裡學來的東西代表他在人生道路上又向前跨出一步。


大門前面,基石上鑲嵌着古老,半隐半現的盾形徽章上有一隻鳥,又是一種意象,代表着一種掙脫和成長,一種新的開始。此時的辛克萊,該隐标記越發明顯,那隻鳥兒,或許就是現在的辛克萊,不斷掙脫,不停成長。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他們有的會成為我們的貴人,給我們帶來對某種念頭的堅定,有的會成為我們的導師,用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怎樣尋找自我,我們感謝這樣的人使我們變得更好。


艾娃夫人:集女性母親于一身的救贖者

重見德米安,與艾娃夫人的交流一步步推動辛克萊自我意識區域完整。戰争帶走了德米安,這個時候的辛克萊自我意識達到完整,成為了自己的引路人。


辛克萊一路走來,内心支持他的不是他們的聰明才智,知識,特長。讓他真正感到滿足的,是他自己内在進步,他在黑暗世界對抗的過程中,在與自己的恐懼與焦慮争鬥的道路上,自我的思想與意識不斷地成長壯大,他前行的動力更多的來源于自己,而不是他人或者環境。


但是作者在最後提到,


我們正在覺醒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達到一個更加完全覺醒的境地,而其他人努力探求的方向是把他們的意見,理想,責任,把他們的生命和财産與芸芸衆生的聯系越來越緊,他們也是奮鬥,也有力量跟偉大。


“很久以來我已經忘記了世界竟然是這樣可愛,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中,我以為我失去了對外在整個世界的欣賞,以為外在世界多姿多彩的景色乃視我童年時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童年已經消逝,世界的景色也失去了,以為在某種意義上,為了得到靈魂的自由和成熟,一個人必須付出代價,代價就是抛棄掉這種昔日一向珍愛的氣氛。然而現在我太高興了,簡直快要發瘋了,因為我看到這一切隻是被埋葬起來了或者隻是被掩蓋得的黯淡了。即使你已經解脫了,即使你已經抛棄了你童年時期的快樂,但是你仍然能夠嘗到孩童時代的夢想芬芳的使人全身戰栗的快樂。”


成長完備的獨立個體要發揮作用,仍要與世界和社會發生連接,告訴我們,脫離現實,自我束縛的尋找之路是不可取的,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中,仍需要與社會發生連接,發生關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走下去的路,因為我們生來就是一個群體。


戰争來臨,德米安吻過辛克萊後離去,最後辛克萊走向了自己。


“有時候當我找到了鑰匙,并且爬到我内心深處命運的一些意向在裡面熟睡的黑暗的鏡子,我隻想要伏在那面鏡子是看看我自己本身的意向,它現在完全像他了,像我的兄弟,像我的引路人。”


在“引導人”的一步步帶領下,辛克萊成為了自己的引路人。他選擇了一條看起來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或許隻有他自己知道該如何走下去,沒人再來引導他,他也不需要他人引導,他一步步走下去了,他完完全全是在尋找他自己。


尋找自我的道路是痛苦的,卻也是充滿希望的。我敬佩那些擁有自己人生信仰并為之奉獻一生的人,他們選擇的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渴望改變,渴望成長,渴望尋找自己,可是我們卻會在一次次跌倒,迷茫,彷徨中丢失自己的方向,最後躲進大多數人選擇的道路。


這本書讓人感悟頗深,就像是作者在開頭那樣說的:“我如今寫的不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它不像那些編造的故事,他既不芬芳也不和諧,他有胡扯和紊亂的樣子,有瘋狂和夢幻的味道——像所有停止騙他們自己的那些人們的生活一樣。


黑塞的作品總有一種讓人讀來不一樣的感覺,大家看這本書之前了解一下黑塞,對書中的内容理解是有一定幫助的。在這本書裡,我讀到了感同身受,“這種曾經自己有過的感覺被他人說出來的時候,真好。”


那麼現在你可以回答引言的問題了麼?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