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讀書丨讀完17本,推薦6本

最近忙着雙十一湊單和準備搬家收拾書的比較費精力,幾年間不知不覺和現在居住的這個環境聯合的如此緊密,積累了太多日常用的東西,和三十來箱書。

...

有了國慶假期的加持,這個月閱讀量終于上去了,讀完17本,推薦6本。

1. 《詩人十四個》

...

看完這本書對于理解古詩詞有了新的體會。在書中,黃曉丹老師結合古詩詞中的修辭及抒寫,從自己的所見所感出發,用自己的經曆去對照每一句詩詞,觸物思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遨遊在春山踏青路途之中。

小處解讀一字一詞,對照古詩中的修辭及抒寫,剖析來由、表象及代指,品味古詩詞之韻味。大的地方引用、追蹤典故、結合當時的環境,描寫出超然物外。從不同層次去理解一句詩詞,感受古人的情感流動。

羨慕這樣的人,他們眼中的世界又是什麼樣春意盎然萬物生長的世界。

2. 《寂然的狂喜》

...

這本書的裝幀排版很用心了,許多地方是現代印刷工藝完成不了,隻能夠人工一本一本去做。因為太美,因為稀缺,導緻這本書已經絕版。

喜歡樂府文化的選品和風格,就像是穿梭在這浮躁勢利的世間中一位遊吟詩人,抒寫着少數清醒着的人的浪漫與理想。

詩是無法翻譯的,但在這本書中,我們卻能夠通過一些作家畫家和藝術家之手,通過他們視角和他們為詩所配的畫,去窺見葉芝和他曼妙的語言。

書的後面還附錄了葉芝的生平,詳細介紹了他的詩和思想體系的變化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之間的關系;他對一生中影響重大的三位女性的贊揚;他的詩哲學價值與他信仰體系的建立;以及他追求自我完善的一生。

不管怎樣,葉芝一生做了他想做的事情,“我絲毫不動搖/而使某種東西達到了完美”,以至在臨終時能夠最自己的靈魂驕傲地喊出:“冷眼一瞥/看生,看死/騎者,馳過!”

3. 人文主義地理學

...

“他并不研究樂觀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現象,而是以人之生存為核心,研究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把研究重點置于人直接經驗的生活世界和環境的社會構建,強調人性、人情、意義、價值和目的,關注人的終極命運,進而發現人類在生态整體中的定位以及人類與環境的本質關系。”

忘記上面這段話是從哪裡摘來的了,很準确地概括了段義孚在這本書中的思想。

段義孚是當代華裔地理學家,他的人本主義地理學思想在西方地理學界,以及與西方關系密切的其他地方的地理學界,産生了重大影響。

這本書是他作為地理學家所認識和經曆的一切的見證,由淺入深,書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呈現,用非常宏大的世界觀,表現出個體和集體的善惡、思想等等 。

從闡述自己的童年時期和青年時期開始,講述受到思想的啟蒙、三觀的轉變、認識的刷新、學會了學習思考等等;第二部分講孤獨的自我,個體差異及個體的崛起;第三部分講弱點和罪惡;第四部分叙述人的能力與潛能。  

在書中段老把宗教倫理環境曆史地理人文禮儀人性哲學等等都揉在一起,一句話要回半天。短短十二萬字,我卻陸陸續續讀了一個半月。


4. 返場

...

就像這本書很重的油墨味一樣,書中也有着非常重的青春氣息。

高原以時間的順序,展示了從1990年開始搖滾音樂的黃金十年,帶我們去見證那時候搖滾音樂和文藝圈奇迹,走進她和他們的世界——屬于那代人青春的烙印。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天賦異禀,都覺得自己站在山巅是那顆最閃亮的星。

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唐朝樂隊、黑豹樂隊、五月天、崔健、寇唯、鄭鈞、老狼、高曉松、楊坤、許巍。。。太多的名字都是在那個黃金時代裡發芽、成長和爆發。

他們特立獨行、理想化、有沖勁兒、樸實單純,他們留着長頭發,他們的腦海裡充滿着的音樂,他們彙聚于馬克西姆和阿爾弗雷德酒吧,他們激情四射。

那時候的北京,是最有活力的一段時間,好似一個烏托邦,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裡,賦予年輕人們相對更多的自由與選擇,孕育出中國搖滾的黃金十年。

每每在讀到其中的一幅照片和它的故事的時候,都會打開音樂,找到這個人或樂隊的那首歌和MV,想象着那時候還年輕的他們,去感受他們的情緒表達、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與信仰、他們的憤怒與溫情、他們的搖滾精神。

5. 《大滅絕時代》與《BBC星球系列:從太空看地球》

想把這兩本書放到一起,這兩本書都有關于人類對于大自然的影響方面内容。

《從太空看地球》講述生命和大自然的奇迹,講述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側重描寫通過科技手段對于大自然的保護,舉了很多正面的例子。看書的同時腦海裡會響起《脈動地球》等紀錄片中磁性低沉的解說和背景音樂的聲音。

 《大滅絕時代》舉證人類的高速發展對于大自然和生命的影響與破壞。

兩本書放到一起看,更加客觀地了解人類的發展對于地球和地球上物種的影響。


6. 《詩歌手冊》

...


這本書的裝幀很特别,首次遇到這樣材質的封面,手感像是觸碰手臂内側最細嫩的肌膚一樣,嗯,很上瘾。

《詩歌手冊》是瑪麗·奧利弗以一名教師的熱情、一位詩人六十年寫作踐行而來的智慧和極好的常識,從聲音、意象、詩行、節奏等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首詩是如何寫出來的。

她與自然有着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寫的詩純粹、恬靜和充滿生命意義,這才是詩人最好的狀态。

如同譯者倪志娟所說:讀奧利弗的詩,我們遭遇的仿佛不是文字,而是自然本身。



書籍就聊到這裡吧,後面會在公衆号加一個書籍攝影專輯,放一些為書籍拍攝的照片。

從今年六七月份開始嘗試拍攝書籍,從一個菜鳥開始,慢慢去了解和學習攝影的構圖、燈光、角度、道具的運用、主題的表達、後期處理等等。雖然還是挺菜的,但越來越喜歡自己拍的照片了,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魔幻的2020年隻剩五十多天了,大家這兩天在吃瓜和剁手之于也别忘記要多讀書啊。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