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命的品質有感——周國平

琅眠有話說:

  我不知道自己是懷着怎麼樣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的,有點激動吧。《生命的品質》的作者周國平是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學者、作家。第一次被他的文吸引是高中教科書上一篇文章《家》,可能有心靈感應吧,一下子就被他筆下的文字所吸引,你很難想象,是如何一個長情遊子才能寫出如酒醇厚的文字,久久不散餘香。

那現在先談談自己的看法吧,可以拿起小本本摘抄了喲…

...

封面

1.人不隻是一個肉身生命,更有一個超越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當地稱作靈魂。

...

第一章

      這句話是題寫在封面的語句,在開篇一章就探讨了對于生命的構成——肉身和靈魂。周先生從自身的親身經曆、好友王川(著名花家)、楊绛等方面做了詳細地解讀生命的内在含義。

        在自身經曆裡,講述了自己對殘疾人的看法“在造化的惡作劇中,他們是我的替身,他們就是我,他們在替我受苦,他們受苦就是我受苦。”在這裡飽含了作者對生命的謙卑和崇高的敬意,“上帝即骰子,我們都是芸芸衆生,都同樣無助。”除此之外,對人的健全做了細緻的思考“世上沒有絕對健全的人,有形的殘缺僅是殘疾的一種,在一定意義上,人人皆患着無形的殘疾,隻是許多人對此已經适應和麻木。”由此可見,生命不僅超越肉體,還具備靈魂層面的理解,當獲得肉體的健全,也要有精神上的富足才能達到所謂的幸福狀态。解讀了上帝雖然可賜給一個人不健全的肉身,卻很難幹涉一個靈魂的狀态,一個靈魂上的超脫,我們人人平等,以一種尊嚴的方式活着。

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無法企及我的雙眸…——詩人裡爾克

2、生命大于肉身,死亡揭示了肉身的有限,卻啟示了生命的無限。生命的内在疆域無比寬闊,隻要你能進入其中,每一個當下即是永恒。

...

王川篇


        作者從海德格爾的角度“面相死亡而存在”分析生命的内在意義。不局限在生命的長短,而是具體關照當下,“利用生命每一刻來轉化内在”,可想而知,生命的脆弱不在于身患疾病亦或是遭遇多少災難,而是不停的欺騙自己時光還很長,自己有明确的目标來禁锢自己,陷入過分恐懼的境地。“身在黃金島,何須尋凡石”,不過分計較生活中的得失,作者列舉了王川的一具體事例進行證明"就在2003年他常給我打電話的那段時間不久,他蔔居的小漁村遭受十二級飓風襲擊,而他在那裡辛苦畫出的一百五十多幅水墨畫被雨水浸泡成了紙漿。"但當事人王川隻是寥寥幾筆點過這件事“消融于生命自身之中的生命,乃是無限豐盈的自足。當下水墨畫被水弄濕的講法已無聊至極,隻好随它去。”面對晚期胃癌,他向自己預言“此時,我的人生又是一次開始。”

3、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楊绛

...

楊绛篇


      圖片展示的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是關于楊绛先生對鬼神說的辯證,确實颠覆了我的看法。鬼、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東西,但是不能因為這一特性而去否定其存在,為什麼呢?她說,因為真善美也看不見摸不着,難道就沒有美德了嗎?作者也稱贊了楊绛身上的那種敏銳的感知和勇敢。在此之前作者還具體說明了自己與楊绛先生的不同看法卻有共通之處,引述楊绛先生“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蒙在煙雨雲霧間。”,提出了對這個時代的看法,呼籲關注人性背後的陰影部分,努力多實現光明的一面。關于這個問題也讓我疑惑不已,因為之前的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有一個章節也寫到黑與明,善與惡,如果沒有邪惡的存在,又如何評定善呢?善與惡的分界線又究竟在哪裡呢?回到這一章,作者站在楊绛先生關于“靈性良心”的解讀“曾為靈性良心奮鬥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隻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啟迪讀者去深入思考靈魂問題,靈魂不滅,源于信仰,“有了信仰才有價值。”人生有許多想不透弄不白的問題,每個人都在琢磨,琢磨其意義和存在,走到人生的邊上,你又看到了什麼呢?

“句子的步态表明作者是否疲倦。”——尼采

結語:第一次接觸這種文章,第一次寫這種哲思類的問題,有疑惑不解,也有許多收獲。人的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抵達天真。願擁抱生命的本真态度,更多内容請看下回分解。(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搜書交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