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劄記(11)
上午靜靜地翻閱舊稿,校正了幾個錯别字,将一些可有可無的字句删掉。
從散文或随筆的角度考量,雖不敢說寫得很好,卻有内容,有實感,語言順暢,尚有點可讀性。
寫了那麼多年,寫下了那麼多字,在這寫作實踐的過程中,多少總知道一些何為經驗,何為教訓。
我所寫的,都是些社會底層的生活;我所着重記叙的,太多是些普通的民衆。
長期居于僻壤的一隅,所見所聞,也就是些人們的勞作,一些生活瑣事,為我所熟悉的,也就是那些為生活奔波勞碌的人們。
他們長年累月地勞作,為逐步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是一方面,而為社會貢獻他們一分子的力量,為國家建設盡一分子的責任,不也是他們有意義,有價值的一方面麼?
這人世間,哪來那麼多英雄,又哪來那麼多典範?曆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靠的就是人民的集體力量。
如果說個體就這麼一點點的微力的話,衆多人們的微末之力凝聚起來,融合在一起,也就可以移山倒海,填海為陸地的。
我常常想起我的故鄉,想起九洲江畔的魚米之鄉。因為九洲江的截流,興建了鶴地水庫,我的故鄉早在50多年前就淹沒了。
根據地方史志的記載,九洲江發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大化頂,向西南流經陸川縣、博白縣,進入廣東廉江市而注入北部灣,全長162公裡。
1958年至1959年期間,湛江市30萬勞動群衆齊心協力,艱苦奮鬥,以較為原始的生産工具,攔截九洲江,興建了鶴地水庫,建設了雷州青年運河,不僅使雷州半島改變了幹旱的面貌,更為湛江市數百萬人民解決了生活用水問題。
再看看雷州青年運河那些配套工程,大渡槽那用一個個麻石砌起的柱墩,看看那些縱橫交錯的水渠,我就知道我們的勞動者,費了多少功夫,付出幾多汗水和心血,才換得如此巨大而有益于後人的偉大成就!
這些年來建設的高速公路、高鐵、地鐵,四通八達。海灣大橋,東海島的鋼鐵廠,各縣市,各鄉鎮的工業區,這些巨大的工程,無不巨大輝煌,記載着現代人的建設史,記載着他們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
社會的迅速發展,種種偉大的工程,為這些建設而努力奮鬥的人們,值得書寫和記叙的感人的場景和可歌可泣的種種故事,還很少作者去關注,去記叙,去描寫。
浩大的工程建設,為這建設作着種種努力的人們,他們為祖國建設盡心盡力的實際行動,我們好像看得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們這些寫作者,實在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記述,去描寫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拓寬視野,站在更更高的境界去觀察,去審視,去探索,去研究,去思考呢?
去了解現代建設者們的生活,熟悉他們的生活,歌頌他們的辛勤的勞動,歌頌他們的拼搏精神,太有必要了!一個寫作者,真的應當謹記這一點,并付諸于自己的寫作實踐活動!
- 上一篇 督辦事項
- 下一篇 有多少人能做到提筆不忘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