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能做到提筆不忘字
現在是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隻要你稍不留神就會落後,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所以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活到老學到老,隻有不斷學習才能防止社會把你淘汰,或者是和現代人沒有共同語言。
那麼,終身學習學什麼?學怎麼劃手機,學怎麼操作智能機器人,學網上火熱詞語,學怎麼拍抖音快手……現在社會彌漫着一種敗壞社會風氣的妖風,例如“網紅”,是在美顔世界裡搔首弄姿,擠眉弄眼的“俊男靓女”,讓廣大的網友效仿,而那些能背出幾百首詩詞,能寫出一手好字,能唱出一嗓子好戲的大家,卻沒有處處可見。
今天在手機上打字,突然感覺手機上的字好陌生,好搞笑,為什麼一打出字母,甚至都不用拼音,就可以出來漢字,這種現象是咱們科技發達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但是有多人真正拿起筆,在紙上寫字的時候能百分百寫好寫對。
我作為大學生,時刻在網上5G沖浪,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打開百度,手寫輸入字,讀音就出來了,自以為認識了這個字,再次遇到是熟悉的陌生人啊,好面熟但念不出來,前段時間網上流行的《生僻字》這首歌,閉着眼能唱出這首歌,又有多少人能寫出這些字,單個拿出來可以認識它,我從來沒有認真寫過念過這些字,所以它出現在我眼前我不認識。大學很少有老師布置手寫的作業,大部分是在手機電腦上完成的,偶爾手寫作業,我相信幾乎所有人是打開百度,然後毫無感情的把内容搬運到作業紙上,我也是,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抄寫機器。
我身邊的同學在拿筆寫東西的時候,會突然擡起頭,瞪着閃爍又明亮的卡姿蘭大眼睛問,什麼什麼字怎麼寫來着?然後突然,大家就像集體失憶一樣,都想不起來,最後拿起手機百度一搜……當代受教育的大學生都時常提筆忘字,那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呢?
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還能閱讀紙質書籍,抄寫優美詞句,發揮自己的想象,再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感受或見解,現在想想在5G時代,很多人不會主動翻越書去閱讀,而是在手機APP上,也不會主動探讨深入的問題,而是在手機百度上一搜便知根知底,更不會時常拿起筆在紙上練練字,寫寫話,而是在手機上敲敲打打。
寫字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由古到今有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學習。古人發揮他們的智慧創造的結晶,發展到現在,難道要被手機等電子産品所占有嗎,電子産品固然重要,但要懂得适可而止。
漢字的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需要我們去深挖,去探索,去研究,去發展,去發現它美妙神秘的故事。
最後附一段郭沫若先生為《人民教育》的題詞:“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書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幹淨,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成為書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必作為對于中小學生的普遍要求。”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