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于井徑之戰取勝的主要原因

  韓信背水一戰,于井陉口大敗趙軍二十萬。究其取勝的原因,固然有韓信善于用兵的緣故,但最重要的因素還在于一個人——廣武君李左車。

  當時韓信的軍隊隻有數萬人,而趙軍有二十萬之衆。且韓信千裡行軍,糧草供應比較困難。而趙軍據守井徑關,易守而難攻。所以韓信一開始就處于劣勢,而趙國的李左車處于優勢。

  李左車與韓信雖然沒有正面交戰,可已經在暗處較量了。彼此運籌帷幄,謀劃如何取勝于對方。

  李左車打算以己之長,攻彼之短。井陉之道狹隘,自己領三萬精兵,攔截漢軍落在後方的糧草,并切斷韓信的退路。趙王歇與武安君陳馀則堅守不戰,韓信區區數萬之兵不可攻克。如此,韓信進不可取勝,退又無法撤兵,困在此地,糧草漸少。不出十日,韓信之軍便可不攻自破。

...

李左車  韓信

  當韓信聽說李左車的計策後,很是擔憂,不敢再向前進軍。

  當時李左車并無實權,隻是聽命于陳馀與趙王。他向陳馀獻計,而除馀迂腐,不予采納。

  當韓信探得李左車的計策不被采納後,很是高興,這才敢向井陉口進軍。

  因此韓信之所以按兵不動,是在觀察形勢。如果趙國采用李左車之計,便不可取得勝利,且前進不得。如果不采用的話,那可真是天上天相助,勝利已定。

  在交戰之前,賢能的将領就知道能否取勝。而韓信自度能否取勝的關鍵,在于李左車的計策是否被采用。至于後面的背水一戰等,都是在此基礎施行的。如果李左車受到重用,奇計焉能施行?

  所以韓信在井徑之戰勝利的主要原因, 在于李左車不被重用。

  長平之戰中,原是廉頗據守長平關。不說王龁無法取勝,就算白起此時帶兵前來也是無計可施。田單固守即墨,他之所以不能夠打退圍攻的燕軍,是因為燕軍的将領乃是名将樂毅。

  後來白起活埋趙軍四十餘萬,田單火牛陣大破燕軍。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白起和田單善于用兵嗎?那為什麼當他們面對廉頗與樂毅時,卻無可奈何呢?原因不在于二人善于用兵,而在于廉頗被替換,樂毅被趕走,因此二人才能取勝 。這與韓信在井陉之戰取勝的道理是相同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