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熱辣滾燙”
今年春節放假第一天,我連着看了兩部電影,分别是《紅毯先生》和《熱辣滾燙》。這兩部電影的主角一個是劉德華飾演的大明星,有型有款,事業有成;一個是賈玲飾演的女屌絲,體重超标,沒有事業。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情場失意,一個和老婆離了婚,一個和男朋友分了手。
《紅毯先生》講述的是養尊處優的大明星為了拍好電影,主動放下身段,到農村體驗生活,一路從喜劇、鬧劇發展成悲劇,影片拍攝也因為各種人為事故被迫終止。
坦白說,這部關于成功人士因為堅持傳統的價值觀,不幸遭遇失敗和挫折的電影,很難引起我的同情和共鳴,反而讓我産生“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感慨。并且整部電影結構散亂,情節牽強,人物對白還采用雙語模式(一會兒粵語,一會兒普通話),真是讓人既費眼睛又費腦子。
也許導演的初衷是為了拍一部諷刺幽默類型的喜劇片,無奈和劇中的男主角一樣出手過猛,用力過頭,想要表達的話題太多,反而适得其反,戲裡戲外都跑偏了。
幸好我先看的是《紅毯先生》,後看的是《熱辣滾燙》,就算前者不符合預期,讓人失望,但情緒好歹是低開高走——後者既接地氣又充滿激情,帶來的是遠超預期的驚喜。
《熱辣滾燙》是賈玲自導自演的第二部作品,和她的第一部作品《你好,李煥英》一樣,這部電影也和導演本人互相成就。雖然影片中講述的故事并非她自己的親身經曆,但她卻努力和角色保持“同步”,不管是減重還是練習拳擊,她都親自參與,決不來虛的。
其實在修圖、美顔工具盛行的時代,賈玲完全不必用“修理”自個兒來适應角色,但她卻偏要給自己出難題,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先增重四十斤,再減重100斤,個中艱辛和痛苦,我确實難以想象。
就我自身的切身體驗來說,前年通過購買三甲醫院的健康管理服務,費了老大勁兒,在醫生的監督和督促下,才在三個月内減重20斤,并且一直保持到年底。第二年沒有續費,以為光靠自己能夠保持住來之不易的成果,結果體重很快反彈,等過完今年春節,體重回到下降前的起點應該是大概率的事。
所以當我在大銀幕上猛地看到減重100斤的賈玲時,完全可以用目瞪口呆來形容,腦子裡想的是——劇組專門找的替身演員吧,或者使用現在流行的AI工具制作了仿真虛拟人,怎麼也不會相信是賈玲本人!
直到我看見片尾出現的彩蛋——賈玲的減重日記(詳細清楚地記錄了她這一年來的體重下降經過和心路曆程),我才相信正是賈玲本人從頭到尾演完了整部電影,連學習拳擊也是自己親曆親為,并且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紮實。一旦體重稍微有些反彈,她還會責備自己。
和她對自己的狠辣程度相比,劉德華為了拍農村戲,到鄉下甚至豬圈體驗生活,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不過,現在的影視行業也真夠卷的,明星們紛紛拿自己“開刀”,不是“修理”自己,就是犧牲個人形象,畢竟隻有市場票房最珍貴。
影片中第二辛苦的要屬男一号雷佳音,他在和減重前的賈玲搭戲時,既要抱她轉圈,又要托舉她練習單杠,還要在車燈的聚焦下小便。好不容易等到賈玲減掉100斤體重,影片中又沒有他倆“親密接觸”的戲了。說句良心話,他的“犧牲”也蠻大的。
其實影片最打動我的還不是充滿個人奮鬥色彩、又燃又勵志的片段(賈玲飾演的女主真正走上拳擊之路),而是比較喪的那些片段(女主在家躺平和外出打工階段),她當時正處于體重巅峰和人生低谷,遭遇到各種人情“事故”,孤立無援,冷暖自知。
并且這些“事故”無論擱誰身上都是戳心戳肺,輕則要病,重則要命的。不管是親妹妹的冷言冷語,還是前男友的冷漠決絕;不管是教練的冷淡疏遠,還是表妹的冷酷無情,都足以把人壓垮,讓人絕望和看不到未來。
好在女主體胖心也寬,在她所珍視的人都不把她當回事以後,在跳樓都死不了的情況下,開始觸底反彈,不再自暴自棄,也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從女主的遭遇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同理心太強,甯願犧牲自己也要照顧他人的感受,就很容易在人際交往中把自己邊緣化,并且被照顧的人也會覺得理所當然,不會珍惜對方的情感和付出。
還是那句話,做好人需要一定的實力。女主在沒有頓悟和成長之前,隻有重量,沒有份量,身邊的人都看不起她。她的善良隐忍并沒有帶給她什麼好運(桃花運就更别提了),反而讓她的生存處境日益惡化,直到最後把自己逼得退無可退。
在旁人眼裡,她隻不過是一個多餘的人,有她沒她并不重要,偶爾需要的時候可以當個工具人用。她對别人倒是全心全意,但别人對她卻是三心二意,甚至無情無義。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她個人的悲哀——你越不強大,身邊的壞人越多。
所以《熱辣滾燙》既能讓我們看到生活的真相,又沒有讓我們徹底失望,順便還給我們打了強心針——不管人生境遇多麼糟糕無奈,都不要放棄自己,努力尋找出路,讓自己強大起來。
- 上一篇 【每周讀本書】《重新找回自己》
- 下一篇 觀漁集069 天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