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教師》讀書筆記:努力成為一個“新教師”

今天開始讀專業相關的書了,一直讀書的喜好很明顯,就喜歡讀文學類的,大學讀到現在也不曾厭倦,但現在突然意識到不讀一些專業類型、學術類型的書,無法促進自己思考和成長。

時間長了,自己的腦子也不過是别人故事的放映台,還是該将輕松與吃力的閱讀體驗相結合,方能實現成長。不能一直在自己閱讀的舒适區,坐享其成。

今天讀的就是由教育培訓專家魏智淵的作品《高手教師》,豆瓣評分9.0,我也是相當期待,今早利用碎片時間讀了書本的序,已受益匪淺。微信讀書上有560頁左右,初步計劃一周讀完。現在分享一下我在作者序中學習到的一些新的理念。

作者在序中提出要成為一個“新教師”的概念,這裡的新教師,不是指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而是與新教育的理念、願景、價值觀相适應的教師。作為一場有自己鮮明立場的教育實驗,新教育必定有自己的方向,有自己關于理想的教師(或曰卓越教師)的想象。以下是對書中序言的部分筆記摘抄。

(一)

新教師,是有着自覺的文化根基,并對教育擁有信仰的教師。

新教師不願意全盤接受市場主義,不願意全盤接受成功學的邏輯,而市場主義和成功學的邏輯正是應試教育的最重要的淵薮之一,無助于學生也無助于教師的生命發展。

新教師認為,學習不隻是謀求世俗利益的工具,更是生命發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的自由與尊嚴的決定性條件。所謂“不隻是”,意味着新教育不反應試,而反唯應試,不反市場,而反唯市場,不把應試或市場作為教育的基礎甚至終極目标。

新教師不接受蠟燭的比喻。教師這個職業,對于教師本身而言主要不是損耗,而是發展,好的教育總是意味着師生共同發展。這種發展并不像傳統教師那樣,或努力工作以求得獎賞(工資、獎金、職稱、各種榮譽),或無限地損耗自己以顯現道德價值,而是高度重視自身的職業發展和生命體驗,并認為自身的生命發展和學生發展必然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

這種統一,集中體現為新教師所具備的超越性追求,即對意義感的追求。這種追求的本質不是犧牲,而是自由。新教師總是通過不斷的創造來發展學生生命,并在發展學生生命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以及新的可能性,從而體驗到自由和獲得幸福。

新教師對學生生命也擁有堅定的信念,認為每一個學生無論現在如何落後,生命中總蘊藏着無限發展的可能性,而教師的使命,是信任這種可能性并将它發掘出來,雕琢每一個生命,拯救每一個昏厥的知更鳥,使他們閃耀自身的光彩。

(二)

新教師是終身學習者。甚至可以說,學習已經内化為新教師的類本能。

新教師既然對生命發展懷有根本的信仰,那麼新教師必然認為,學習和發展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新教師不認為學習是年輕人的事情,更不是學生時代的事情。在新教師看來,學習與工作,是一張硬币的兩面,完全沒有可能截然分開。沒有學習,工作會黯淡而淪為機械重複;沒有工作,學習會成為觀念的無用的堆積。新教師緻力于通過工作讓知識活起來,通過學習讓工作變得更具創造性。

與傳統教師不同,新教師很重視根本知識的學習,而這種學習,又以研習經典為最重要的路徑。在一切朝向經典的學習中,新教師非常重視哲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文化理論的研習,以此為專業發展奠定牢固的根基。

這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對于一個視終身學習為習慣的新教師來說,重要的是始終在攀登的途中,而不是很快找一個低矮的山丘然後安頓此生。

(三)

教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個人奮鬥者,而必然地是合作者。尺碼相同的共同體,是新教師生長的土壤。正是在這種土壤中,才誕生出獨特的新教師文化,它是新教育文化精神在新教師身上的顯現。

新教師渴望自由與創造。但新教師知道,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而且常常容易迷失,所以新教師會創造或加入由擁有共同願景的、尺碼相同的人組成的共同體,共同發展,切磋琢磨。

(四)

新教師的發展,有共同願景,但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固定的形而上的所謂“終點”。隻能說,新教師發展的理想狀态,是不斷地在自身處境中實現最大可能性,包括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可能性,這個過程是沒有終點的。

新教師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不斷地書寫的過程,并力求将無意識的書寫變成有意識的書寫,再将有意識的書寫内化為無意識的書寫。

這種書寫,也必定擁有自己大大小小或遠或近的原型,例如孔子,或蘇霍姆林斯基,或雷夫,或新教育中的榜樣教師。但這故事,終究是自己的,帶着屬于自己的遺傳密碼,帶着自己的經曆、經驗與抉擇,帶着自己的創造和退化,帶着自己的明亮與黯淡,并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是自己的故事,也是自己的語言,是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或大或小的貢獻。

(五)

顯然,在許多人看來,這裡描述的新教師是相當陌生的。因為我們看到:大部分教師,隻是一個認真或不認真,靠教書來換取工資的職業者;少部分教師,是追求世俗肯定的成功者;還有一部分教師,是基于良知與悲憫為孩子無私奉獻的道德者;更少的教師,或是浪漫主義者,或是自覺的逍遙者,或是激憤的自由主義者,或是……

這才是常态,須知參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描述新教師,并非要否定“非新教師”,而隻是嘗試為一個或許即将出現的人群畫像。他們注定是少數,是非主流。但這毫不減損他們存在的巨大意義。這樣的新教師,可能目前一個都沒有,有的,隻是一些種子,一些可能性。我也無非是對着一片叫新教育(或網師)的土壤暢想,它是夢呓還是預言,不取決于現在,而取決于未來,取決于歲月。

或者說,取決于我們,取決于一切相信這種理想,并願意付諸努力的人們。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