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頂替”引發的焦慮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寫這樣的文章似乎有點不合時宜,然而毛澤東同志進北平前曾告誡黨内同志們“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錦上添花固然好,發出不同聲音同樣可貴。我是有感而發的,那個感來自我上初三的女兒。我覺得不及時記錄下來,新鮮度會大大降低,因此就有了這篇小文。
昨天晚上女兒回來問我,你知道陳秀春嗎?我一愣,問怎麼了?她說今天同學們炸了,都在讨論那個高考被頂替者陳秀春的事情。孩子們互相調侃,你中考會不會被頂替呀,你會不會頂替别人呀等等。紛紛感歎:考得好不如生得好。其實我已經寫過一篇文章了,這種頂替事件在圈子内是稀松平常的,當事人覺得這隻是件小事罷了。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裡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
北大有位副校長曾說,他在辦公室裡把私人用的紙張和學校的辦公紙張分開,私人用自己掏錢買。這事有很多解讀角度,有人說迂腐,有人贊有原則。很多人覺得這種小事情何必較真呢,太累了吧。若我們從原則的角度去解讀,這或許就是一種态度,一種精神,我們社會流失的恰恰是這個。小原則可以不計較,中原則可以偶爾違之,大原則下不為例,結果就是沒有了原則。我記得我高中時期,教師子女高考可以加分,我班有個同學并不是教師子女,但校長是他舅父,最終他加了分,我沒有。我當時覺得正常,即使有意見又能如何呢?若放在原則下,我覺得大有商榷的地方,難道不是嗎?
早在15年前我就斷言,社會階層已經固化,這種現實隻會越來越慘烈。如今孩子們的焦慮充分證明了我的預言,我們在慶幸祖國強大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檢讨下我們的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進北平前,毛澤東同志是清醒的,抱着趕考者姿态而不是勝利者姿态。社會不但要把制度的籬笆紮牢,而且要提高全民意識,要放手發動群衆,鼓勵群衆維權。孩子們覺得山東這次對那些違規違法人員處罰太輕,這種行為可以視作在保護他們自己,是利益共同體高舉輕放的縱容。這恰恰說明他們從内心覺得這隻不過是小事一樁,若沒有民意推動,誰去理會呢。
有時候我們為了自己方便,我們違反原則,突破底線,内心還不停的為自己找借口。我年輕時曾做過小官,這是親身體會,我始終過不了自己内心的關口,最終選擇流放自己。記得去年有位在老家某市任經偵隊長的同學打電話給我,問我認識廣州某區教育局長否,我感歎道,我不在江湖好久了。這位同學和我很要好,我曾經沾過他的光,在火車票緊張的時候他總有辦法幫我解決,那時候他還是車站的一個小小乘警。我現在已經離群索居,同學們大多沒有往來,并不是沒有情誼,隻是覺得無話可說,沒有精神交集。我并不反對人們交往,我隻是希望堅守原則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價值觀能朝着這個方向發展,我們的後代就會少點焦慮,若我們的後代繼續焦慮,那我們這一代就是始作俑者。
我在社交軟件上聊天也是很少的,我總覺自己和别人聊不到一塊,大約是我的原因多一點吧。有一天群裡有人懷疑馬化騰學曆,我說這不太可能吧?那個人對我嗤之以鼻,她說她和馬化騰高中是同一所學校,她了解事情真相。這讓我大跌眼鏡,這個社會到處充滿着懷疑論,陰謀論。人們認為這個社會一切都得靠關系,靠金錢,靠鑽營,那些踏踏實實的就是迂腐的呆子,比如我。正因為我們很多人先入為主,讓那些當官的被圍獵,然後他們主動破壞原則,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罪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那些想走捷徑的行賄者,貪腐者也沒那麼便捷,風險自然高出不少。
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看到,能從他們自己做起,做一個守規則的人,做一個敢于和破壞規則的人做鬥争的人,否則我們人類将會一直這樣焦慮下去。醒醒吧,孩子們!醒醒吧,所有人!
2020年7月1日子音于廣州南沙
- 上一篇 那年夏天,媽媽砸石頭為我買了一件白襯衫
- 下一篇 手機重要,還是孩子重要?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