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晨間日記
2024.6.20,周四,陰雨
最近,孩子語出驚人,行出吓人,令人擔憂。
隻要她媽在家,就隻是盡力讨好她媽,損人、或哭鬧撒潑黏着她媽。
甜膩暖心:在她媽面前嘴巴很甜:“媽,我好愛你,知不知道?”媽,我愛你,你高興不?”“媽,我買好多好吃的給你吃,你喜歡不?”“媽,我買衣服給你穿,好不好?還給你買鞋子。你高不高興?”
言行合一:有時她叫她媽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親親。”小嘴在她媽臉上左一下右一下,雞啄米樣。“皇後娘娘,比心。”小手拇指和食指粘着,舉在嘟起的小嘴面前,滿臉含笑。
哭鬧撒潑:“我要抱抱”“我要吃山楂腦殼”“我要出去玩”“我要吃餅幹”。
損爺爺奶奶:“我不喜歡爺爺奶奶,你們回去,我要爸爸媽媽。”“媽媽,我不喜歡爺爺奶奶。”“奶奶,我看見你就煩躁。”“走開,我不要你,我要媽媽(抱、穿、洗、換、喂)。”“我喜歡媽媽,不喜歡你,你走開,你去你的房間。”“不要你看,你走開!”“别笑!”“别說話!”“這是媽媽的東西,你别拿。别搞壞了,知不知道?”“這是媽媽的書,你别看。”
打人:生氣就揮拳打奶奶,打一起玩的陌生小朋友,踢拾荒者的袋子,摔東西。
想媽媽:從幼兒園回來,進門就是叫媽媽,媽媽不在家,脫了鞋,就抱着媽媽的鞋青蛙似地躺在地上,臉貼着鞋。或者不穿鞋就爬到她們母女睡的床上,抱着媽媽蓋的被子,把臉埋在被子裡,趴着。
兩副嘴臉:當着媽媽面就是損爺爺奶奶,媽媽不在面前的時候,就會說“我喜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媽媽在,吃飯吵,不好好吃,要這要那。媽媽不在家時,自己吃飯,換鞋子,跟爺爺奶奶互動很好。
怕親人:對奶奶家的親人拒絕,害怕,也不叫人。(去的次數少,偶爾去,她都是被她媽摟着不松手,也不教她互動喊人,帶着她一邊玩,不讓别人抱她。)
察言觀色:她知道怎麼讨好她媽。媽媽教的東西她接受很快,譬如歌曲、詩詞、繪本故事。媽媽高興了,她就興奮得不得了,媽媽不高興了,她就眼淚水長流。
學樣照樣:媽媽接她從幼兒園回家,奶奶主動打招呼“回來了”母女倆從沒回應過。若是外婆接的那一回,外婆就會教她:“叫奶奶”,她就會喊奶奶。媽媽說的話,她學得一模一樣。
她在飯桌上說不喜歡爺爺奶奶的時候,坐在一旁的媽媽開始沒說話,說第二遍的時候,回答說“聽到了,兩隻耳朵都聽到了。”
早上,在門口吵着、哭着不要去幼兒園,要媽媽抱。媽媽因為腰疼,讓她自己走,她不走,堅持要抱。母女倆僵持了很久。室内的奶奶打開門,想問一聲。還沒張口,她媽就說:“你站開些,她看着你就會更煩躁。”下午,奶奶接孩子回家,在車上,爺爺開車,她和奶奶坐後面。她說:“我好煩躁的,”奶奶問:“你為什麼煩躁啊?”“我看見你就煩躁啊。”這就是她的回答。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現在2歲8個月了,出現這些看似不那麼嚴重的問題,但也是問題。若不加好好調教,越大越難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最重要。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太寵溺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