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晨間日記
2024.6.21,周五,晴
晨風習習,給人涼爽。若是天天如此,這個夏天就舒服了。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大自然不會因某個人的願望而改變自己的心性。人,隻能順其自然。
昨天,将《走過黑土地》全部看完了。後面的第五輯《行吟大地》是略讀。這主要是作者在各處采訪或旅遊後寫的遊記。是對祖國河山,各處風物及人文曆史的歌詠。這些文章或長或短,均發表在副刊或内刊上。作者将其整理收納成輯。
回顧《走過黑土地》,其主要内容是對親情的回憶,是家國情懷的記錄。作者說,“有房子的地方就是家。”作者的家從兒時的四川綿陽到少年時的河北農村,再到青年時的軍營,中年時的廊坊,還有當候鳥避寒的海南。筆墨從重到輕,從多到少;情感從沉重到輕松,從濃郁到疏淡,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一條時間線,一個人的心态變化線。随着年齡的增長,心境會因時間因環境而變化。文字也會因心境而變劃。作者這本文集中有很多都是征文獲獎作品,有着“歌詠”痕迹。也許不是故意而為之,但多少影響到文章的自然表達方式。不過,其中還是有很多值得摘抄留存學習的句子。
第一輯:回望故園
1、“屋前道路走車馬,一聲汽笛到天涯。汽車歡鳴,馳騁在煙霞裡。”——《回鄉的路》
2、“回鄉的路就是這樣越來越寬廣,讓我對故鄉思念的心越來越敞亮;回鄉的路越來越短了,讓我和故鄉天涯變咫尺;回鄉的路越來越明亮,燦爛的陽光把我和山裡人的幸福生活照亮。”——《回鄉的路》
作者從回鄉道路的變遷,歌詠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的高速發展變化,國民生活的改善,脫貧緻富。小切口大主題大縱深,情感真摯,時間線明顯,符合改革開放的時間線。該文刊登于《星星文學》2020年第6期,還分獲四個不同地區、部門的全國征文大獎。作者用其作為首篇,足見其在作者心中的份量。
3、那山,清秀,典雅。又因為那泉,也就有了女人的名字:黃玲丫。後來不知誰說,山就是山,人就是人,山就應該有個山名,就改成黃嶺崖。——《山之泉》
4、那山,溫婉,娴靜。如同一位女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高揚皓首,凝視遠方,山頂四周渾白色的峰牆就是她雪白的脖頸,兩側平梁是她渾圓的肩膀,平梁伸出幾百米後慢慢舒緩下來,如同雙手搭扶在椅子的扶手上,修長的雙腿叉開,垂伸到遠處,化作巨大的峽谷。——《山之泉》
5,山很高,四季分明。茂密的樹木和雜草就是一年四季的時尚,如同服飾,有不同的風姿。春山豔麗,山花色彩鮮豔,嬌美爛漫。風兒低語,鳥兒鳴啾,如少女一樣,文靜而溫柔,任陽光輕撫。翠色為夏,玉綠、墨綠、深綠、暗綠、青綠、碧綠、藍綠、黃綠、灰綠、褐綠、品綠、鮮綠、嫩綠、淺綠,大山清新,希望重生,平靜舒适,平和甯靜,自然閑适,如同少婦一樣懷着萬千激情,熱烈而内斂。秋稔金黃,樹木變黃變紅,苔痕無有上階綠,草色不再入簾青,山就是懷抱子嗣的母親,豐腴迷人,把最美的收獲奉獻給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銀絲白雪冬天來,山在季節裡蒼老,山上的草木被砍光,高大樹木的枝丫也被攀折,人們一年煮飯的柴火都要從這山裡來,大山終于以最原始的面目展露在世人面前,那是和人們一樣的顔色——黃土地黃皮膚,真實而坦誠,沉穩而執着,宛若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婦人神态,傲視周圍比她小的群山。——《山之泉》
6、泉水流動,是土地上人們的靈魂在奔跑,字是人們靈魂的符号。每個字庫塔都是靈魂聚會之所,都是一段故事,都有大山的思想記憶。——《山之泉》
7、鹽亭人認為倉颉造的字都是神聖的,寫字就是在和神對話,和倉颉大師對語,每個字都是心靈的神符,寫字是在表達自己的心音,表達自己的神志。——《山之泉》
8、字庫塔矗立在大山的懷抱,化為大山的風骨脊梁,成為一方水土的文化地标。——《山之泉》
9、山是泉之母,泉是地之母。黃嶺崖周圍山體優美,樹木高大。蒼松、翠柏、桤木樹、香樟樹、老泡桐、紫桉樹等冠如華蓋,林樾重重。山雀、山雞、野兔、黃狼在山裡恣意悠閑,百鳥歸林,百鳥朝鳳,鳥鳴清脆,澗水悠遠,炊煙環繞,輕盈如紗。——《山之泉》
10、歲月催人老,鄉愁一層又一層。
- 上一篇 2024-06-20晨間日記
- 下一篇 《 生 命 随 想 》第 66 章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