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後話養生育兒,搭還是不搭?

《寫出我心》作者娜塔莉說,“你是如此專注地聆聽周遭的環境,以至那環境盈滿你的身軀,因而當你提筆寫作時,它便一發不可收起地從你體内流洩而出。”

端午節,假期在家,和兒子一起閱讀,一起自制艾絨。消磨時間的同時,思緒也随之流動。

...

每年端午節都會或多或少和艾打點交道。懂點艾草知識,了解點中醫養生之道,育兒過程中,孩子幸福,家人省心。

古人雲,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有一次和小朋友媽媽聊天,說到孩子感冒時的飲食,我說我會給孩子熬點粥,拌點青菜吃;小朋友媽媽很詫異,孩子都生病了還不給吃點好的?他每次都給孩子做魚做肉。

如果沒聽過“魚生火肉生痰”的說法,那麼聽聽這個理論。感冒的時候,身體很虛,需要補充點營養,轉化為對抗病菌的能量,而這時候如果吃大魚大肉,能量大部分被分配到消化這些食物上,病菌就會趁機肆虐。米湯、爛面條相對好消化,對身體恢複有更大幫助。

懷孕前些年,因為自己多年受鼻炎之苦,中西醫、禦醫後代、各類小偏方等等試過很多,效果都不明顯,于是轉而研究中醫養生。

了解越多,越喜歡這門古老的文化。沒想到對後來的養娃育兒帶來很大益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希望孩子能愛惜身體,那麼隻有了解它,才能更科學地愛惜它。于是走上慢慢熏陶路!

兩歲起,媽媽看各類養生書,人體穴位圖,書中的按摩圖片、穴位圖片,他都當圖畫書閱讀;家裡人無論是誰積食了、肚子着涼了,艾灸一下神阙穴;感冒發燒了,孩子小的時候大椎穴上吮痧,大人後背刮痧、艾灸;紫蘇葉、艾草水泡腳也常用……

每年春天萬物具生,各種野菜争相出場,帶娃打各種野菜,到端午前後采摘艾草。借着這股向上蓬勃之力,每天早上給娃捏脊按摩也緊緊跟随!

每一次艾灸、推拿、按摩、刮痧,包括泡腳、打野菜,都是一個滲透養生嘗試的絕佳時機。當然了,家長對這些常識個基本操作要切實了解,功夫下在前面。

對于身體的了解,除了穴位、筋絡,還要懂各類器官的運行。從兩歲開始,隻要看到人體器官、大腦等知識的科普繪本、漫畫都收入囊中,前前後後六七套了,孩子也是見一套讀一套,愛一套!

除了人體知識童書繪本,和娃兒一起誦讀《黃帝内經》,看動畫《工作細胞》、紀錄片《本草中華》、電影《艾草香姑》……也是很美好的親子時光。

羅大倫老師的《舌診》,小家夥覺得很神奇很有意思,順便再給他講講手診和瑤醫的目診。這個領域真是偉大!好奇心被點燃,種子種下了,願不願意繼續深入研究,那是他以後自己的選擇。

每一次病愈之後,跟孩子聊聊病毒和抵抗力的博弈故事;每次餐桌上,聊聊五色五味和五髒的對應關系!當然,加入一些趣味因素,孩子更喜歡,媽媽們都懂得。例如我們經常的餐桌對話:

-猜猜今天米糊有哪幾種食材?

-媽媽,紅色食物滋養什麼?

—媽媽,我們比賽看誰說的紅色食物最多,我先說,紅豆、紅米、紅薯……

如今小家夥7歲3個月了,除了預防針,隻打過一次針,有一次爸爸帶着回奶奶家,半夜發燒,他們都不會處理,打了一針。平日裡身體倍兒棒,平常的小毛病都是媽媽處理!

媽媽喜歡讀徐文兵、羅大倫、中裡巴人和陳允斌的文字!基本都倡導上醫治未病的理念。

平日裡抓住各種機會,一點點滲透科學養護自己身體的理念。

...


端午至,五毒出,以前這一天給浩陽煮艾葉水洗澡,後來懶了,簡化了,隻用艾葉水泡泡腳。

今天和小家夥拿出一些陳年的艾葉搓艾絨,自制艾柱,家裡門外各熏一支。

聞着艾草香,陶醉其中……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