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開天

...

...

...

...

...

...

...

...

...


昔者伏羲氏一畫開天而演八卦,今天我終于開啟《易》之旅!

人生無常!曾幾何時,我乃一山野娃,食不飽腹,每日與父母兄弟勞作耕種,以解溫飽之需。所幸父母家教甚嚴,不至荒廢學業,雖未學有所成,解決溫飽之需也勉強尚可。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可謂是渾身解數使盡啊!但是幾乎無用。忽一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大概就是所說的“厚積薄發”吧!開啟了撰寫《“1+1”教學》之旅,寫作對我來說無異于天方異談,學生時代第一怕就是作文,工作後雖也發表了幾篇論文,但水平真不怎麼的。不管它,反正撰寫也要研讀相應的各類書籍,就邊看邊學習寫作方法吧!真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通過幾番修改,曆時大概兩年時間,《“1+1”教學》終于撰寫成功,其融《道德經》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理念、《黃帝内經》天人合一理念、太極拳形神合一理念以及各種教育教學理念為一體,創立“1+1”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對受教育者的道德素養的培養,倡導“以德立教”,以“常懷感恩之心為立德之本!”作為校風,構建“1+1”教育共同體,其核心部分——“1+1”微觀教育共同體:涵蓋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的所有學校教育,統一在“1+1”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系統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教育囊括獨特的“1+1”教研模式、“1+1”教學設計模式、“1+1”課堂管理模式、“1+1”學生單元組建設模式、“1+1”教師主輔制管理模式、家長培訓模式、學科課程與主題活動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觀以及“1+1”教育網絡建設模式等。但是,人力有時盡,限于本人境界能力不足,其中尚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完善。祈望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以期集衆人之智慧,完善之!

第一部書《“1+1”教學》的撰寫完成,意識到自身境界之不足,于是開啟了“讀經典,啟智慧”之旅!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鋪墊,終于于2023年6月開啟第四次研讀《老子》,此次以解讀方式研讀“老子五千言”,可謂是收獲多多,更進一步理解了“老子五千言”意之所指,明白了華夏文明之核心思想理念——“道”,乃諸子百家之最高追求!并将解讀文稿整理撰寫成《道》,并于2023年11月經全球華人出版社出版發行。

2023年國慶後至今,漫步第二次研讀《黃帝内經》之旅,本次隻研讀“素問”部分,并将研讀所思所想發布成簡書連載《素問》,并對諸多想法進行了簡單概述,由于水平及意向原因,未曾深入研究。

對于研究《易》的想法,始于第四次對“老子五千言”的研讀及《道》的撰寫過程之中,通過第二次研讀《黃帝内經》,對易理八卦有那麼一點想法,待研讀《易》的過程中再行了解、印證。對《易》的研修計劃如下:

首先,研讀曾仕強、劉君政 教授合著的《易經真的很容易》,初步認識和了解易經的基礎知識。

其次,研讀《易傳》,深入研究“易”之所指。有機會的話,了解一下《歸藏易》《連山易》的相關内容。

最後,研讀一下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對《易》的理解之作《皇極經世》以及《伊川擊壤集》、《觀物内外篇》、《漁樵問對》等。

回首往事,不勝唏噓,時光如梭,文墨難盡,不《易》言表,謹此自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