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斯大林侵略芬蘭的戰争,為什麼讓芬蘭人民打了個落花流水? - 草稿

蘇芬戰争是1939年蘇聯對芬蘭發動的侵略戰争,1940年3月蘇芬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在這場戰争中,蘇聯達到了戰略目的,為列甯格勒附近的蘇聯人民赢得了一塊所謂緩沖地帶;而芬蘭則失去了拉多加湖周圍的土地,國家領土主權被嚴重踐踏。從此芬蘭和蘇聯結下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

此次戰争中蘇芬雙方都出現巨大的損失,蘇軍被殲滅40萬人,芬蘭軍隊損失很小,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以小勝大的經典的戰例,把蘇聯紅軍打的落花流水,丢盔棄甲。但芬蘭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國土;蘇聯則徹底失去國際輿論的支持,也喪失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道德和行為準則。變成赤裸裸的非正義的侵略性的國家。并且此戰充分展現出紅軍作戰的特點與不足,這讓德國引起重視,這也是蘇德戰争期間,希特勒進攻蘇聯時能夠異常順利的原因。開戰初期,僅基輔一戰,德軍就俘虜了蘇軍80萬人。後來直逼莫斯科城下,要不是嚴寒的冬季幫助了蘇聯,可能蘇聯早就亡國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