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為了生計不得不分居的時候,請一定要有兩個心理準備

有時候,夫妻倆為了生計不得不面臨分居。可是,卻不曾想,一旦開始分居,往往分居就會變得遙遙無期,似乎到後來分居成了一種不可抗力因素,分居越久,越無力改變現狀。直到最後,對結束分居不抱任何希望,因為在長久的分離中各自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如果突然某一天被打破,反倒會不适應。

想來,有些可悲。

如果你也在現實中面臨這樣的困擾,那就要務必做好兩個心理準備,如果你覺得能承受,那就去開始這種生活,如果你無法忍受,那還是不要輕易去挑戰了。

...

1:分居後夫妻感情必然變淡

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分居必然會使夫妻感情變淡,這是規律使然。适當的距離可以産生美,但如果長時間的人隔兩地,兩個人的生活變成了一個人的日子。兩個人對彼此的生活參與很少,在各自的生活裡每天經曆了什麼?開心的或是不開心的都是無從知曉,也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起初兩個人還會互訴衷腸互道離别之苦。

慢慢的,在強悍的時間面前,感情被一點點的侵蝕殆盡,而且随着分居的時間越來越長,兩個人越來越覺得結束分居無望。就慢慢的從起初的極度不适應,到後來已經習慣成一種自然了,甚至開始不适應兩個人在一起的日子我。為什麼?不在一起還比較清靜,沒有吵吵鬧鬧,偶爾的見幾次面也會少不了争吵。甚至到最後,在内心的某個角落會想或許這一輩子就這樣分着也沒什麼不好。

長久的分居後,兩個人都已經形成了一種各自過各自日子的習慣,分居變得難以對抗。所幸就不再去抗拒了,隻能是不斷地自我安慰和自我暗示:就這樣過吧,也挺好。要不然,誰也舍不得放棄各自目前的生活去投奔另一方。時間越長,放棄的成本越大,就越不想放棄。隻好将分居一直進行下去,那麼帶來的結果必然是感情越來越淡,甚至蕩然無存,兩個人成了隻是名義上的夫妻。

可是,當初分居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也許經過分居,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然而,精神上卻越來越空。初心不再,兩個人在各自的軌道上就會漸行漸遠,甚至面臨分道揚镳的悲劇。

...

2:親子關系面臨挑戰

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是,親子關系因為夫妻關系的淡漠而變得越來越問題重重。

我們都說夫妻關系是家庭中一切關系的核心,夫妻關系不穩,其他關系自然就面臨挑戰,當然首當其沖的就是親子關系,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那些年,夫妻分居兩地,孩子往往是跟着媽媽過着“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的生活。

沒有父母一方的陪伴,孩子心裡總會有一個地方是空的,這就是不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也是焦慮的源頭之一。且會随着年齡的增長,呈現出不同的表現,令家長納悶不已。

我們唯一不願意承認的成功就是家庭的成功,可是分居久了的夫妻談何家庭的成功?連最根本的基礎都被剝奪了。孩子像活在單親家庭裡一樣,常年缺少父母另一方的朝夕相伴的愛,遠在外地的父母一方也許會說我們每天都會打視頻發微信,從不間斷,這難道不是愛嗎?可是孩子感受到的是觸不到摸不着的愛,這愛裡滿是水分。

...

我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她和老公以及孩子在三個不同的城市,他們是周末家庭。每到周末,她會先和老公彙合,然後趕回孩子的爺爺奶奶家看孩子。這樣的日子他們已經持續多年,孩子如今已經4年級了。

我問她為什麼不能把孩子接到身邊去,一家人在一起多好?

她在體制内上班,工作穩定,收入較高。她老公自己在據她的城市兩個小時車程的另一個城市創業,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在縣城裡生活。

“已經習慣了,我們孩子特别懂事,學習也很好。”她似是在轉移話題。

那天,我們一起吃完飯,她急着和老公開車回去看孩子。

可是,目送她遠去,我心裡還是有些不好受,是為那個孩子吧?

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分居的家庭裡,往往要麼異于同齡人過早地懂事,他們能理解父母的不易;要麼會很叛逆,怪怨父母一方不能總陪着自己。

因為夫妻關系不好進而影響親子關系,糟糕的親子關系又會反作用于夫妻關系。夫妻兩個人互相推诿扯皮,外出一方怪怨留守一方沒看好孩子,留守一方委屈不已,認為外出一方沒有盡到陪伴的責任和義務,才使得孩子出現問題,本就不怎麼好的夫妻關系因為孩子而互相指責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分居的夫妻,起初也很無奈,因為現實逼迫他們不得不分居兩地。然而當日子越過越好時依然不去主動結束分居,婚姻隻能是越來越岌岌可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