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筆222-競争意識弗如好品格
老子說:“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我一直以為,理解這句話,也許隻有擁有了正念意識的人才能了然其意。”但教育學者尹建莉老師曾表達過一個觀點:兒時不競争,長大才能勝出。我個人也覺得“不争”這一課也需要與孩子分享學習。
女兒現在在讀一年級,每天一放學,女兒就着急地投入到寫作業這件事上。其實也不是女兒愛寫作業這件事,她也會經常抱怨作業有一點多,但是,她還是會很熱衷于在微信的班級作業中搶着第一名發作業。有時别人比她發作業更快,她就會表現得很着急。我總勸她說,做事按自己的節奏來,不用那麼在意第一或者在意别人的目光,可是,我這些空洞的道理,孩子通常會置之不理,她依然會我行我素。有同事會羨慕地說,“看孩子多麼的自覺,我要有這麼個省心的孩子就好了。”但其實隻有我能感覺到,孩子的這種強迫自己優秀,把任何其他人當對手的心态真的需要好好調理調理。
星期天的輪滑課,本來就是盡情玩的課程。但是因為女兒的這種好強的性格,每到學習新動作,她總會在這一天的訓練中心事重重,郁郁寡歡。因為她想要迅速學會新的動作,她不滿意自己反複地嘗試失敗,她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有時候,她會糾結地和我說:“我想很快學會新動作,可是我做不到,我不高興。”她的這種主觀與客觀的性格矛盾經常會讓她抓狂。
我有時候會想,是不是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自覺地培養了孩子的競争意識,我好像會無意中說一句,“這件事很簡單,你肯定一下就學會了,媽媽相信你。”這句看似正能量看似鼓勵的話肯定讓孩子曲解成了,一切的學習都沒有那麼難,如果自己不會,做不到,一定是自己不夠聰明,這樣媽媽就會失望。其實我的本心從來沒有想要鼓勵她争第一,我一直認為,過程努力過,結果随緣是最好的。我的孩子如果身體健康,臉上常挂着笑容,心理健康,有求知欲,與人友善,性格開朗,自信平和,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我卻無心之中培養了孩子急功近利的思想,有時候極度自信,有時候情緒低落時又會自我否定。這種競争意識也許帶給孩子的是心理的傷害。也許是我偶爾表現的教育焦慮和虛榮心在作怪,放下這些,也許才能真正讓孩子認識到真實的自我。我必須讓孩子意識到,競争的後果往往不是打敗别人,而是将自己擊倒了。哲學家弗洛姆曾說過:懶惰與過度的勤奮并不對立。如果在勤奮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不是享受其中,那麼,她内在的和諧就會把自己打倒,會出現對自己的負面的情緒影響,
面對一個有着無限潛力的孩子,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良好的,仁愛的品格,好的品格就是最好的競争武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