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1

                                      守住心靈的底線

“一箪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慨歎:“賢哉,回也!”

一再遭受刁難,最後在僅能容納一桌、一床、一椅的江邊小屋裡,劉禹錫慨歎:“何陋之有?”

在遇困境之時,李白感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守住靈魂的底線,是一個人永存的精神支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這樣告誡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這是他心靈的底線。保持内心的恬靜,保持勤儉的美德,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它如潺潺小溪,潤物無聲,滋養着心靈。

心裡的秉性與操守,是根基,是源泉,是出發點;内心的靜與儉,是心靈的底線,指引者人的行為,守住心靈的底線,便守住了人的内心之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是這樣形容蓮花的:“蓮,花之君子者也。”在物欲橫流,追逐名利的社會裡,他想成為高潔淡雅、不慕名利的蓮花。這是他的底線,也是他的追求。保持内心的正直端莊,它似陽光雨露,澤被萬物。在迷茫時,給予人力量。守住心靈的底線,哪怕前方獨自一人,孤單奮戰,也應昂首挺胸,一往無前。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轼被貶,“淡然無所芥蒂,著書以為樂。”“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留下豁達美名。無論身處何地,在何境遇,他都可以展現豁達樂觀的情懷。這是他心靈的底線。不因外物及自己的改變,擁有一個适得其樂的心态。守住心靈的底線,是奔湧的河流,無懼阻擋,在人生之路上,奮勇向前,擁有戰勝一切的信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新的曆史時期,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就是守住了正确的人生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