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平五歌二

今天整理下平五歌韻第二段學習筆記。

慈對善,虐對苛。缥缈對婆娑。長楊對細柳,嫩蕊對寒莎。追風馬,挽日戈。玉液對金波。紫诏銜丹鳳,黃庭換白鵝。畫閣江城梅作調,蘭舟野渡竹為歌。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岩邊瀑響,誤疑天半落銀河。

慈,慈愛,善,和善同義相對,虐和苛也是同義詞,這裡應當都是殘暴、苛待之意。缥缈,幽遠隐約之意,婆娑這裡也應當取搖曳不定的含義,才好對仗。長楊、細柳,我一開始判斷是植物對應,楊和柳,長、細形狀形容詞相對,後來網上查資料,長楊也可以是宮殿名,秦漢時期有長楊宮是遊獵之所,這樣細柳可以解釋成周亞夫的細柳營,成為地名對應。嫩蕊,含苞欲放的花朵,寒莎,冬天的莎草,算是植物對應。

追風馬,可以追上風的馬,自然是神奇的寶馬。挽日戈,揮戈挽日的典故出自《淮南子·覽冥訓》,書中記載楚國魯陽公和韓國人大戰,到太陽快落山時,他手中戈一揮,太陽倒退了九十裡。我們知道《淮南子》是道家的書,講這樣的故事是為了強調道家能修練出改天換地的神通,按現在玄幻網文的說法是有了時間異能。這裡挽日戈應該是神器,寶馬對應。玉液、金波都是好酒。

紫诏銜丹鳳,古代皇帝诏書用紫泥封口稱紫泥诏或紫诏,《十六國春秋》記載,後趙武帝下诏時,喜歡裝逼坐在高台上,讓木制的鳳凰銜着诏書往下飛。李白《玉壺吟》“鳳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稱觞登禦筵。”黃庭換白鵝,著名的書法家書聖王羲之喜歡鵝,有一次看中了附近一個道士養的白鵝,為了得到這群鵝,王羲之寫了一卷《黃庭經》和山陰道士交換。李白詩雲“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

畫閣江城梅作調,江城武漢的畫閣中有《梅花落》的曲調。這一聯應化用了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梅作調指笛曲《梅花落》。蘭舟野渡竹為歌,野外渡口的蘭舟上有人唱《竹枝詞》的民歌。野渡這個詞很容易讓我聯想到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竹枝詞》本來是四川東部民歌,詩豪劉禹錫貶官到地方後,根據民間曲調創作了一些新詞,影響頗廣。我們列舉一首“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最早把雪花比喻成柳絮的是東晉著名才女謝道韫,據《世說新語·言語》記載,一年冬天下大雪的時候,謝安把子侄輩聚集在家裡讨論學習。謝安指着門外的大雪說:“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子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拟。”侄女謝道韫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開心大笑。詠絮才後來常用來形容才女。岩邊瀑響,誤疑天半落銀河;這句一看就是化用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名句。這首李白詩大家應該十分熟悉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