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巜笑林廣記》二則

一、賣肉忌賒

有人平生為兒女作牛做馬,臨終時依然憂心忡忡地把幾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死後你們弟兄幾個準備如何殡殓?”長子首先站出來回話說:“我深知老父惜費之心,父升天後,不敢厚葬奢辦,僅準備綢衣布裘,二寸之棺一寸之榔,墓道僅以土封。”父親聽了老大話,攢眉良久,責備他太浪費。次子見狀,趕忙回說:“我打算,衣裳棺榔都不用,隻準備一條草席用于裹屍送到村外,對外人隻說是火葬了。你看可好?”父聽後,對二兒的大操大辦猶不滿意。最後老三知悉了父親的心意,跪下回說:“我父愛子之心,無所不至,生前如此,死後也如此,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父死之後,把遺體分作三份,我們哥三都暫當一天屠夫,把父肉賣了,以享父之厚愛。這總行了吧?”父聽後,啞然失笑道:“如此做最符合我的心思。就這樣辦吧!”剛把眼閉上,忽又睜眼告誡說:“賣肉時,要特别注意對門的那個叫王三的老頭,他一慣好賴肉錢,千萬别賒給他。”然後才心滿意足地閉眼離世。

二、出醜

有一人殺牛為業。有一天到殺豬者家中作客,殺豬的人恰好不在家,去殺豬了,他的兒子因避諱“宰豬”二字,就說:“家父出亥去了。”殺牛的人回家後,對自己的兒子說了此事,并極力贊譽殺豬者的兒子會說話。過了幾天,殺豬者回訪殺牛者,殺牛者也因去殺牛,不在家中,他兒子就效仿殺豬看的兒子說:“家父不在家,出醜去了。”殺豬的人問:“幾時能回家?”兒子說:“家父出完醜就回。”

評議:

在中國百姓的群體性格中,勤勞節儉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但節儉過分,就易被人冠以啬吝之名,而啬吝從來就是百姓們用以自嘲或他嘲的話題,類似的笑話在巜笑林廣記》中舉不勝舉。這也反映中國一般人生活之艱澀。

第二則笑話,是嘲諷故作文雅者的。民間天幹地支中牛叫“醜牛”豬呢,叫“亥豬”。殺豬者的兒子是真有點雅味,避諱恰當,而殺牛者的兒子就有點故作風雅,東施效颦,結果弄巧成拙,終成笑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