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待不良行為,找到助力孩子的真方法

叮當媽媽陪你自我成長,科學育兒。

你的孩子是不是經常讓你感到心煩、惱怒、着急、愧疚,在你提醒和哄勸後,暫停片刻很快又會恢複成老樣子?

你的孩子是不是經常讓你感覺受到了挑戰、受到了威脅、有一種被擊敗感,在你給出反饋之後,他要麼變本加厲,要麼消極對抗?

你的孩子是不是讓你感覺到被傷害了、失望、覺得他的行為難以置信,當你心想他怎麼能這樣對我的時候,孩子還會反擊,傷害别人、毀壞東西,出現以牙還牙的行為?

你的孩子是不是讓你感覺絕望、無助、無能為力,很多時候你不得不過多的幫助孩子,甚至想過要放棄,但孩子更加退避、消極,甚至對你的行為毫無反應?


...

孩子們的這些種種表現都被我們稱之為不良行為,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們這種所謂的不良行為,要麼大動肝火上升到親子沖突,要麼無能為力隻能舉手投降。今天叮當媽媽就想和大家分享如何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良行為是孩子在用一種密碼和我們說話,我們要學會透過孩子的行為,看到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

如果你把不良行為看成是“因失望而産生的行為”“缺乏技能的行為”“爬行動物腦操控的行為”或者“發展适應性行為”,你對不良行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認識?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隻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并非不良行為,許多家長對人類行為以及兒童發展了解不夠,就把與孩子年齡相稱的行為當成了不良行為。


...

著名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這種信心的喪失來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沒有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們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為自己選擇4個不恰當或者錯誤的目的。之所以稱之為錯誤目的是因為這些目的建立在該怎樣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觀念上。

1、尋求過度關注,孩子産生的錯誤觀念是:隻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2、尋求權利,孩子産生的錯誤觀念是:隻有當我說了算,或者至少不能有你對我發号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報複,孩子産生的錯誤觀念是:我得不到歸屬,但我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4、自暴自棄,孩子産生的錯誤觀念是:既然不能有所歸屬,那我就放棄。

通常情況下,孩子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觀念,如果你問孩子為什麼要做出不良行為,他們都會說不知道或者會給出其他的一些借口。

最令人讨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理解孩子錯誤的行為目的,能幫助家長們記住孩子是在通過不良行為告訴我們:我隻是想有所歸屬。他同樣也能幫助家長們了解,怎樣以一種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教給孩子人生技能。我們一定要記住的是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隻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了以上4種不良行為的表現,歡迎留言給叮當媽媽,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