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姐弟組合對姐姐的傷害有多大?如何看待高齡父母生二胎?

看了大家這麼多重男輕女的故事,真的很心疼。我的經曆和這些都無關可又隐約有相似點,說不上傷害,但負擔還是有的,所以就想從不一樣的角度分享一下。

先說一下我為什麼排除了我家有【重男輕女】的存在。我從爸媽和媽媽這邊的家庭,從來沒有感受到過這樣的想法。從平日的描述中來看,爸爸家庭那邊應該是有,但因為各種原因,交往不甚密切,所以對我也沒有影響。真正對這個詞有概念,一是小時候看作文集(一些孩子陳述身邊的經曆),二是出國後發現外國人對中國不喜歡女孩兒的思想根深蒂固,和我見到的被收養的中國孩子都是女孩。

我們家在2008年移民到了加拿大。因為當時的獨生子女制度,我在國内徹底地體驗了11年的獨胎生活。因為同學朋友住得很近,我自己又是個很适應獨處的孩子,并沒有特别感到寂寞。其次,親戚家的孩子都比我大,也沒有受到什麼熊孩子的打擾。總的來說,我對有弟弟妹妹不排斥,但也沒特别期待。

其實爸媽在移民前,就做好了生二胎的準備。由于他們節儉的性格,直接把我小時候一些沒怎麼穿過用過的小東西帶過來了。在我印象裡,他們也沒怎麼做過我的思想工作,估計半開玩笑地問過“想要弟弟還是妹妹呀”之類的問題。我呢,也是很自然接受的态度。

他們當時想要的是男孩子,純粹因為想要一個不同性别的二胎。我這一批二代移民的孩子也都習慣了,基本爸媽都會要。身邊朋友有最後三個女孩兒的,也有一共三個男孩兒的,當然也有堅決不同意要的。我們這代共同的特點就是:

1. 不少父母語言不夠好(特别在魁北克省主用法語,隻會英語不好找工作。不少讀語言班到最後還是達不到正常交流的水平)

2. 很多人的工作待遇沒有在國内時好(工廠/華人飯店/超市/便利店從本科到博士的都有)

3. 經濟壓力大(想要找專業工作要重新讀書,學曆認證做了公司不認識吖。開始幾年經濟來源就靠國内積蓄和讀書補助,當時還是 7點多RMB = 1加元)

4. 和弟妹年齡差大等等

所以我們當哥哥姐姐的是要扛起不少責任的。我想要說明的是,就算父母思想開明,可因為生活環境的變化,不能說二胎帶來了傷害,但負擔還是有的。不過總結起來,我還是很感謝弟弟的到來。

我媽生我弟弟的時候,38歲,已經是高齡産婦了,而我十二歲。

弟弟出生那天,我全程陪同,除了出生那刻我沒敢看(/▽\) 。弟弟很好看,皮膚一出生就是白白淨淨的,大眼睛滴溜溜轉,被白布包裹住送到了我懷裡,很軟很糯。那一瞬間的震撼實在描寫不出來,雖然第一面見,可一點兒也不感到陌生。當他的眼睛定格在我臉上時,我就知道從今往後我會很愛很愛他 。

因為媽媽吃不慣西餐,我爸就回家做飯,留下我照顧媽媽和弟弟。三天時間裡,用剛剛出了歡迎班的蹩腳法語和醫院人員溝通,然後給媽媽翻譯。因為尿不濕沒從家裡帶夠我又不會說那個詞,繞着護士台轉了幾圈才鼓起勇氣上去比手畫腳,然後在媽媽的指導下給弟弟換上。

之後的日子裡,弟弟很親我,喂奶/換尿不濕/洗澡/出去玩,一切照顧寶寶的事情我也學了一遍,見證了他成長的所有階段。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一個小人人,搖搖擺擺張着雙手像我跑過來,嘴裡還叫着“jia jia,jia jia(他小時候吐字不清 )”。這個比喻有點兒不恰當,但真的很像家裡的狗狗熱情迎接你那麼治愈。要是惹我生氣不理他了, 小不點兒就會一臉可憐(ಥ _ ಥ)地說“姐姐不喜歡弟弟了”。總之,這麼可愛一個小寶貝,怎麼能不愛他?


之後就說點不太開心的吧。

弟弟小時候體弱多病,發高燒嘔吐都是家常便飯,老是去醫院做客,加拿大的急診室天知道有多難等。還有不少我之前聽都沒聽過的疑難雜症。

比如兩個門牙中間的上颚豎着長了一顆牙 ,就正兒八經多出來一顆牙。拔掉之後門牙中間空了一絲絲縫隙,後來牙齒自我調節,導緻兩顆門牙稍顯寬大。

眼睛呢,又發現一隻眼是弱視,帶了三年多眼罩和眼鏡糾正過來了(大家一定要給寶寶每年測視力,發現晚了就糾正不過來了)。

耳朵有一隻是挺明顯的招風耳,有過小朋友說他像小精靈(孩子想象力也是可愛)。關鍵隻有一隻,必須得做手術糾正,還要在耳骨硬度适中時,以免做完反複。

一直到八九歲都莫名其妙出荨麻疹,挺嚴重那種,隻有處方藥才有效。也查過過敏源,但真的是沒結果,幸好長大就不怎麼出了。

也都不是大毛病,但前前後後跑了無數次醫院,我單獨帶他或者需要在場。家裡的情況是,我爸選擇加強英語+讀專業,但不會法語真的不夠用。我媽是家務+打工支持我爸(這種組合移民家庭也是常見),沒怎麼認真讀語言。大醫院有翻譯服務(這個很贊),但一般是香港同胞,加上是外人,所以還是不放心。

生活裡呢,弟弟從剛學會走路,就喜歡翻我的櫃子。這個倒也理解,我小時候也喜歡翻大人東西,總覺得他們的更有意思。可是對于一個在青春期+很喜歡把東西擺得整整齊齊的女孩子來說,好煩啊啊啊~後來直接挂了個密碼鎖ㄟ( ▔, ▔ )ㄏ。


...

還有一點也是讓我無可奈何,就是好多人以為我是他媽媽。。。外國人真的看不出來亞洲人的年齡,小孩子就更看不出來了。從幼兒園接送弟弟開始,小孩子都會熱情地大喊“你媽媽來啦!”。我真的真的真的長得不老呀。不過,他學校的事情一直都是我在管,無論作業、活動還是家長會,别人誤會也正常。


...

其次,我的自由肯定是大打折扣了。除了大大小小的事,送他去興趣班、陪他出去玩都需要花時間。按理來說,和他一起還是很開心的,但高中大學學業還是很重。每次去興趣班,雖然嘗試着邊等邊學習,但好多家長在旁邊聊天,效率實在不高。我的朋友呢,基本都見過他了,無論聚會吃飯出去玩,隻要大家同意我都會帶上他。一方面是有時候沒人看,另一方面是自己去他沒去過的地方心裡過意不去。

抱怨了這麼多,再說說我覺得弟弟的出生,在我的生命軌迹中增添了哪些色彩吧.

首先,我真的很喜歡小孩子,懂得怎麼和他們相處。上學期間做過的兼職,大部分都和孩子/教育有關。像很多新手父母會有的困擾,估計我以後會更加得心應手些。說個有意思的,弟弟剛出生的時候,我爸媽不會用尿不濕(我以前還是用尿布)。每次剛尿一兩次就給換掉,有時候還要仔細端詳裡面到底有沒有尿。導緻一個月下來用了一大箱,心疼得不行[]~( ̄▽ ̄)~*。

對于我來說,一個軟萌的小寶貝,不加雜質地很愛很愛你,就足夠我去愛他了。我從小就是被大家評論為文靜的女孩子,體育方面一竅不通,也不怎麼會玩,一直覺得自己很無聊。有了弟弟後,這個精力旺盛的小男生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他會在我不擅長的領域帶我玩,雖說學習上不大上心也是讓人頭疼。還有,特别不上相的我,也隻敢在他的鏡頭前舉止自然。


...

因為弟弟的存在,我也變得更有勇氣和擔當。我們家在移民後的生活其實一點兒都不好過(不少人都把這個重要的決定看得太簡單了),很多打擊都變成加倍的。爸媽是三天一大吵,天天都在吵,十幾年來都是這樣。

我和我爸的關系由于砸東西、家暴、報警早就降到了冰點;我媽則是發起火來絲毫不顧他人的尊嚴,有時還把氣撒在我們身上。加上教育理念的問題,挨打、罰跪、不讓吃飯,這種我受過的體罰,我弟也都嘗了一遍。【他們總說是我們的問題,但兩個孩子都“這麼不聽話”是正常嗎?】以前的我,隻敢在半夜去翻冰箱,還不能讓他們看出來我吃了什麼。現在,我也沒那麼大力量完全保護住我弟,隻能每次藏吃的留給他。

這麼糟糕的家庭,為什麼不離婚呢?要是發生在我身上,或者任何一個獨立女性身上,我肯定支持離婚。但我媽,顧慮太多了。無論是因為她的思想、家人朋友、還是她不能完全輕松獨立地生活,種種都限制了她的決定。我尊重她的決定,畢竟是她自己的婚姻。

之前的我,完全無視我爸,隻在我媽挨打的時候站出來保護她,然後盡量各方面減少弟弟的心理傷害。近一年,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盡到長女/姐姐的責任,開始出面在兩個人之間調解,畢竟一時半會兒分不掉,而且應該帶給弟弟更多的安全區域。其實,我一直挺懊惱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獨自帶着弟弟生活。

孩子嘛,總會長大的,而且長得很快。雖然這麼多年我需要照顧弟弟,但我知道在他長大後,也會是我的依靠。前兩天想到,如果到我結婚時,和我爸的關系還是沒有緩和(而且他到場也帶不來好的寓意),弟弟可以陪我走紅毯,不會讓我一個人孤孤單單的。

我給小不點兒寫了封信,出生後的每一個生日都會寫一段,但以他的中文水平,不知道等到哪年才看得懂(lll¬ω¬)。總之,我很感謝弟弟的到來,希望我們都能有個開心光明的未來。

最後附上一張臭弟弟的側臉,好想捏嗷嗷嗷~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