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棵樹

...

五一假期,帶着幾個孩子進行了一次徒步遠足。

到達休息地之後,家長們已經提前到達,升起炭火,準備BBQ燒烤。孩子們開心的胡吃海喝一頓,精神和身體都得到了徹底放松。然後我便帶他們做活動,活動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冥想:“假如我是一棵樹”。

我先讓孩子們在樹林裡找到一棵自己最喜歡的樹,然後在樹前坐下,輕輕地閉上眼睛,放松身體。随着輕柔的音樂緩緩流淌,孩子們想象自己的身體和身後的樹融為一體,慢慢得将根伸向大地,伸展自己的枝葉伸向藍天。想象這棵樹都經曆了什麼?不要阻止腦海中畫面的出現,讓它流淌下去。

幾分鐘以後,我讓孩子們慢慢收回意識,結束了冥想。然後大家開始交流剛才腦海中的畫面。

...

A女孩和B女孩上初三,出現的畫面是一個小女孩,孤獨得坐在台燈下寫作業。

C男孩上初一,出現的畫面是狂風暴雨下,小樹被吹得彎下了腰,天空中的雨點都變成家長攻擊的話語,像刀子一樣砸下來。

D女孩上初三,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就是一棵樹,在不停得生長,長得比所有的樹都高,因為它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E男孩小學一年級,他的畫面就是一棵小樹,在陽光下快樂生長。

F男孩幼兒園,他的畫面是看到奶奶在勞動,他扶着奶奶。

最後輪到初三的G女孩,她一邊說一邊哭起來,她的畫面是自己喜歡的街舞、說唱被禁止,好像小樹被砍斷了枝葉。

...

聽着孩子們的訴說,坐在旁邊聆聽的家長們都沉默了。分析一下這些孩子的畫面,就不難發現他們成長的背景以及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

A女孩和B女孩,父母對成績要求比較高,所以她們出現的是寫作業的情景。而在生活中他們又對孩子比較溺愛,或者說在孩子小時候包辦太多,以至于孩子失去了探索的能力和創造力,所以她們出現的小女孩比自己實際年齡要小很多。父母對孩子成績要求過高,不斷用成績攻擊孩子,也讓孩子無時無刻不産生挫敗感。這種挫敗感讓孩子封閉自己,她們不敢面對困難的事情,隻能去追求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生活中容易喜歡八卦、追星、隻說不做。由于自我價值感不足,也容易産生嫉妒、自卑、虛榮、自私等。

C男孩平時遭受的語言攻擊比較多,成長中委屈比較多,家長大多屬于暴力型,極端控制。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力量比較強的會逆反,力量較弱的容易出現奴性的現象。

D女孩成長環境比較好,自己也屬于有力量的那種,所以成長有力量、有探索欲望,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孩子。E男孩在父母的愛中成長,隻要父母保持良好的教育理念,孩子也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F男孩很明顯是奶奶撫養長大,父母缺失較多,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出現力量不足。事實證明确實這樣,在後來的遊戲中,這個孩子的參與度很低,容易自卑。

G女孩大大咧咧,性格外向,有強烈的語言表達欲望但邏輯性不強。說明孩子在家庭中希望被看到,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的時候父母沒有注意引導,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父母常常不耐煩。

...

其實,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是怎樣的,你的孩子就是怎樣的。要知道寵出來的孩子危險,捧出來的孩子霸道,打出來的孩子叛逆,罵出來的孩子糊塗,逼出來的孩子出格,磨出來的孩子堅強,苦出來的孩子懂事,縱容的孩子傲慢,溺愛的孩子依賴。你今天對孩子吼就不要怪他明天對你叫,你今天對他溺愛就不要怪他明天是一個巨嬰。

孩子出現了問題,作為家長不要怪孩子、怪爺爺奶奶、怪老師、怪同學,多找自己的原因。假如孩子是一棵樹,作為家長你是給他陽光肥料,還是狂風暴雨呢?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家庭是複印機。要想改變複印件,你說得改什麼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