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散行記

杭州散行記

野菊米

清楚地記得,那是下雪前的周日,我倆坐火車到杭州。因為太臨時,坐的是慢車,不過也不在乎,不就是出門晃蕩嘛,在哪兒不是晃。不過在蕭山南站下火車,倒還是第一次。于是又趕了一趟5号地鐵,來到河坊街附近。

一下車就看見一條小運河,運河旁矮的一排是,高的一排是落葉的水杉。走着走着到了德壽宮門口,圍牆是紅的,圍牆邊高大的梧桐樹葉堆積在路邊,被人貼成了一條遊走的龍,着實富有創意。本想進去看看,預約不成,就進了旁邊與德壽宮一牆之隔的老宅參觀杭州府志。聽見一位女遊客悻悻地說:“每次到德壽宮都說預約滿了,我就不信了……”樓上樓下走了一圈,來到旁邊的小花園。一座兩層青磚小洋樓頗有年代感,門上挂着匾額,上有“存志閣”三字。

出門,穿過中河高架下的十字路口,遠遠就看見了鼓樓。鼓樓前面是美食街,臭豆腐、小籠包、羊羹熱氣騰騰,煙火味兒十足。天氣陰冷,點杯咖啡,穿過鼓樓,就來到了南宋皇城小鎮,那麼腳下這條石闆街大約就是禦街了。兩旁商鋪,建築講究,中間有水道,上鋪橫橋,不過現在沒水。街道中央還有一排高大的法國梧桐,在冬季裡顯得蕭索。街道旁一家家精美的商鋪與這片老建築相得益彰,不覺激發起了我的逛街興緻。這麼鮮豔的色彩,美好的搭配,精緻的造型,就是看看也賞心悅目啊。

走着走着,就到了河坊街,吳山廣場、山頂的樓閣,、胡慶餘堂、吳山花鳥市場等一下子勾起了我很多年前的回憶。那時候,河坊街剛剛興起。一家古董店挂着“浙江收藏”四字的匾額,門口的崖柏盆景和盛開的牡丹花吸引了我們。不由自主走進店去,細細觀賞。店鋪裡的每一個盆景都很有意趣,與裡面的古董家具、挂件、中堂、對聯、古畫、瓷器、石像等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心滿意足出來,穿過熱鬧如初的河坊街,不小心又走進了年貨一條街。擁擠的人群,琳琅滿目的食品年貨,天南海北彙聚一堂,好似來到鄉鎮的集市上。

好容易買了一袋剛做好的“米筒”擠出來,一邊吃一邊穿過巷弄,往美術館走去。風很冷,吹得人不由縮起頭,很後悔沒戴帽子。圍牆内的一枝臘梅開得正豔,要求墨爸給我偷摘一枝才罷休。兩個年輕人在街頭擁抱接吻,不知是久别重逢還是将要别離。“美術館到底往那邊走啊?”我嘀咕着,旁邊擦身而過的一位文質彬彬的老爺爺忽然站住,笃定地說:“美術館?往那邊。”我連忙說謝謝,墨爸悄悄說,指不定這老爺子就是美院的教授呢。不多時,我們又拐到多梧桐樹的南山路上來了,西湖就在路那一邊。

上次在這裡約哥嫂見面,還是送小墨去讀書的周末,轉眼就半年了。進館,大廳裡照例有速寫素描的人,一邊是臨時模特,一邊是業餘畫者,大家都很安靜、認真地坐着。一進門,我們照例是各看各的,逐漸走散,先觀水粉人物畫,再來到明代趙之謙的書法、繪畫、篆刻展廳。談不上懂,但看見美的事物總是心生歡喜的,拿着手機胡亂拍一通。我喜歡他的隸書和花鳥畫。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轉眼又打車到城站去趕火車。這回,還是慢車,是蘭溪到杭州的綠皮車,諸暨客人占大半。據說即将停開,是坐一次少一次了。一個列車員模樣的帥哥一本正經地推銷起産品來,這是他的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