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到來都是充滿希望。這種希望不僅僅是對新生命的期待,更多的是對孩子未來人生的一種期許。對于對為人父人母的我們來說,對孩子的教育隻能是邊摸索邊前進,忐忑前行。

有人說,孩子都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這種特性使得在相處過程中情緒多變,方式多變。經過回想和總結,記錄下與孩子的相處模式。

先來講最普遍的方式——“交換”。這種方式是我們夫妻雙方不約而同使用的,以至于我一度對此産生懷疑,是否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交換經常出現在孩子對一些事情有抵觸、拖沓的情況下,諸如整理玩具、吃飯、洗澡等等,詳情如下:

涓涓在客廳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玩具和書都歸放于此。早期,在我有意識引導她玩完玩具放回原處的時候,她一般都能做到規整玩具。一段時間内我缺位,奶奶和爸爸會代替她進行收拾,且邊收拾邊會發牢騷。發現之後我再次進行幹預,要求她自己收拾玩具,她會抗拒和拖延。于是進行引導和提出交換。比如說近期她喜歡畫賀卡,于是我對她說,收拾完我們可以一起畫賀卡。她感興趣的交換條件,就會開始行動進行收拾,邊收拾邊叮囑我“媽媽要等着我,我們一起”直到收拾完畢,我們開始畫賀卡。

吃飯。有的時候吃飯會很散漫,為了加快和鼓勵她吃飯,會提出吃完飯之後可以外出或其他條件。最常用的一招是直接的告訴她“涓涓,你不想吃了?可以。但是因為你今天沒有好好吃飯,到下一頓吃飯之前所有的零食都不能吃”,她一聽這樣的話語就會收回自己不吃飯的話,“我要吃飯”。

洗澡,自從涓涓可以直接站在花灑下洗澡開始,就有些抗拒洗頭。為了讓她洗澡和洗頭,以水槍為條件進行交換。新的水槍是個背包式的,她特别喜歡,但我們要求在房間裡不能玩,隻能到外面的時候玩。但是現在同意洗澡的時候可以帶着水槍,她也會同意。

這些都是交換順利的時候,也存在交換失敗的案例。

吃飯散漫,以各種條件交換她都會直接拒絕。但是飯她又沒吃,少數情況會放任她不吃,但有時候會直接将她放在寶寶座椅上,告訴她吃完飯才能下來,她肯定會鬧會生氣。但這時候有兩種情況,一是大人數數,她會跟随着數字自己一口一口吃完飯;另一種情況就是暴力一下她徹底哭下然後再話語引導,她會停止哭泣自己喝完(這種情況極少但存在)。

第一次拒絕洗頭出現在打完洗發精該沖洗的時候,僵局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先前的各種交換和講道理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後勉強達成共識,将外面的果汁拿進來喝一口,沖沖身子之後可以沖頭發。結果果汁喝了,身子也沖了,她反悔不同意沖頭發。我的耐心告罄,強制性直接沖一次頭發,幾秒鐘時間她已經大哭。停止沖頭發後抱着她,她同意站着沖洗且在我引導下說出不想沖是因為怕進耳朵水,結局是我更加注意的保護耳朵而她開心的洗好頭發。出來後問她洗頭發可以怎麼辦?她乖巧的回答,可以帶小鴨子(洗頭專用帽子),可以躺在媽媽懷裡,可以仰着頭洗,還可以抱着媽媽洗。這些答案除了最後的一項,都是與她談條件時候提出的她當時都拒絕了,但是都記着了。

除了交換與交換失敗,還有一種存在就是誘導、退步和講道理。

像吃東西和看電視,隻要不是過分的要求。我們采取了退步和滿足的方式。比如吃一種零食,說給一個或兩個;看電視說看一集。涓涓會搞價,要求吃三個或五個;看兩集。這種時候大多是會滿足她。但若看電視前約定好一集,會告訴她下次你可以提前說。

類似與讓她提前告知的還有很多情況,比如開車鎖、摁電梯等等,一開始大人做了這些事情她會生氣會大鬧,但是當時沒有立即滿足她,而是告訴她下次想做了提前說。以後遇到類似的場景她會早早告訴大人她要做,問題就解決了。

總結一下,交換的目的是為了讓她做某件事,交換的條件的她感興趣的事或物,交換的結果或成功或失敗。失敗之後會出現強權,但最終還是會民主的解決問題。

                                                                                                                  阿淼寫于2019年07月03日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