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領導的典型:且看衛獻是公如何憑“一己之力”,導緻衆叛親離的

衛獻公是衛國的第二十五任國君,他在位期間,喜歡結交諸侯,天天不是忙着跟齊魯會盟,就是鄭宋會盟,今天幫着鄭國打宋國,明天又幫着吳國攻楚國,忙的是不亦樂乎。

搞外交聯絡感情本身沒有錯,但這哥們兒卻不計成本,有事沒事就喜歡把諸侯們聚在一起搞“party”,硬生生把一個小小衛國的小小戚邑打造成了當時的國際大都市。

另外,他幫諸侯打仗從來都是自掏腰包,無論輸赢絕不撈取一丁點好處,僅僅是為了樹立所謂的“仗義”國際形象。

一次兩次還行,大家都覺得,“獻公真有本事,那麼多國家都和咱們交好”。但久而久之,舉國上下就意識到不對勁了,“這是要把家底掏空的節奏啊!”

拿本國利益去換取所謂的“外交夥伴”,這不是吃裡扒外嘛,試問:這樣的領導又有多少人會喜歡呢?

然而,這樣還不夠,遠遠不能凸顯獻公的領導力之“強”。

有一次,衛獻公讓曹樂師教後宮的妃嫔們鼓瑟彈琴,大家都很高興,紛紛拜師求學藝。然而,有一個姬妾仗着自己被獻公寵幸,非得不好好學,還給曹樂師甩臉子。

此舉讓曹樂師非常生氣,但人家畢竟是國君的老婆,于是就假模假樣的拿戒尺教訓了她幾下,也好給自己個台階下。

哪成想這小姐姐不講武德,和獻公雲雨過後就吹起了枕邊風,“就因為您的寵幸,今天曹樂師無緣無故體罰我讓其他人看,給自己立威”,說罷,就“嗚嗚”哭了起來。

獻公一聽,這還得了,連夜就派人把曹樂師給綁來,讓侍衛們當着小妾的面抽了幾百鞭子。曹樂師是又羞又怒又無奈,硬生生在床上躺了幾個月才恢複。

僅憑小妾的一面之詞,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懲罰手下,試問:這樣的領導又有多少人會信服呢?

大臣孫文子和甯惠子兩人因不滿獻公的執政理念,多次進谏,但獻公就是不聽,所以三人關系很緊張。

有一天,獻公突然派人請兩人吃飯。兩人一聽高興壞了,覺得獻公這是在緩和君臣關系,看來是聽進去他們的意見建議了,于是屁颠屁颠就去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要來了。

兩人從早上一直等到了傍晚,也不見有人招呼,連口水都沒有。反觀獻公,竟然在苑囿裡射大雁。

兩名重臣被放鴿子,自然忍無可忍,“既然你不召喚,幹脆我們進去找,倒要看看你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兩人來到園林一看,“好家夥,把我們晾了一天,自己倒在這潇灑”。

獻公看到兩人,射獵的衣服也不脫,就輕描淡寫地來了一句:“不好意思啊,寡人打獵太投入,居然把你們忘了,這樣,你們先回去吧,咱們改日再約。”

在古代,不脫射服和别人說話,本身就是大不敬;别人等了一天,你又說出這樣慢待的話。把孫文子和甯惠子氣的是火冒三丈,也不顧什麼君臣禮義了,假也沒請就回封地罷工了。

随意爽約,傲慢無禮,戲弄手下,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試問:這樣的領導又有多少人能忍受呢?

為了進一步試探獻公的态度,孫文子假裝生病,讓兒子孫蒯代替自己的職位,也算是退讓之舉。

獻公覺得自己在和孫文子的政治角逐中占了上風,又玩起了請客吃飯的伎倆,不過這次請的是孫蒯,而且沒有放别人鴿子,但這卻是一場“鴻門宴”。

酒足飯飽後,他故意讓樂師唱《巧言》的最後一章,“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意思是:那人是誰啊,在河裡水草邊上,既沒有力量也沒有膽量,隻是在那裡把水攪渾了。

獻公以此暗示孫文子在戚邑沒幹好事,是不是打算犯上作亂。把孫蒯吓的酒杯都掉了,連忙磕頭認錯。

宴會結束後,八百裡加急回去告訴了他父親。孫文子一聽,“這是要把老孫家往絕路上逼啊”。在征求了蘧伯玉的意見後,果斷決定“先下手為強”,聯合甯惠子和公子秋等人,一起趕跑了獻公。

本是借機敲打,誰知弄巧成拙,連樂師都覺得這樣太過不依不饒,咄咄逼人,試問:這樣的領導又有多少人能忠心呢?

衛獻公作為領導,是典型的吃裡扒外“窩裡橫”,賞罰不明,戲弄大臣,傲慢無禮,又咄咄逼人,硬生生把自己弄成了衆人眼中的“大反派”。

《二十四史》警世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追尋卓越的道路上,好領導就如同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是團隊的靈魂,成功的關鍵!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